首页 > 各方评论

以公开促公正 以公开提公信

本站发表时间:[2019-03-18] 来源:中国法院网 作者:南枫古滕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责任落实,“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提公信”,继续深入推进司法公开。

  司法公开平台日益完善

  随着智慧法院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的意见》,对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工作提出31条具体举措,提出要坚持主动公开、依法公开、及时公开、全面公开、实质公开五项原则,加强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建设,形成了全流程、全方位和全透明的公开格局。截至2019年2月,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公开案件信息3.7亿项,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案件259万件,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6382万份,访问量226亿次。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尽可能实现各级法院“法院天天有直播,法官人人有直播”新常态。

  审判公开流程更加广泛

  “公开审判流程信息,有效提高了案件审理的透明度。审判过程是否公开、透明,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最终裁判结果的信服程度。201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规定》,确定了应当公开的四大类二十余小类重要审判流程信息,并结合当前司法实务,对以往公开过程中亟待明确的问题作出了回应。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拓宽审判流程信息的公开范围。2018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全国法院司法公开第三方评估报告》,开展司法公开评估。第三方机构对128家法院通过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向公众公开法院概况、人员信息、诉讼指南、开庭公告、名册信息等审务信息和向案件当事人公开流程节点信息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全面查找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找准方向。

  司法公开内容不断深化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实施开庭与庭审直播公告,在中国庭审公开网、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新浪司法频道进行庭审直播,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司法文件、公开重大案件和法院工作情况,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陪审员等人员纳入司法监督的范围。2019年办理代表建议271件,办理政协提案168件,聘任新一届189位特约监督员,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让司法公正看得见、能评价、受监督,促进审判结果的公正可信,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运行不见阳光,或有选择地见阳光,公信力就无法树立。执法司法越公开,就越有权威和公信力”。深化司法公开,是落实宪法法律原则、保障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对于深化司法改革、建立公开透明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