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远离香烟”“拒绝二手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和风尚。然而,记者在内蒙古多地采访发现,与整体控烟形势不同,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仍处于吸烟的重灾区,不少公职人员在办公岗位上饱受二手烟折磨。许多基层机关单位没有形成禁烟的氛围和单位文化,不少人认为“禁烟是公共场所的事情”,和机关单位、办公室没啥关系。
早在2013年,两办就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要把各级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要求“机关内部禁止销售或提供烟草制品,禁止烟草广告,公共办公场所禁止吸烟,传达室、会议室、楼道、食堂、洗手间等场所要张贴醒目的禁烟标识”;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实施控烟行动……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
可见,无烟机关不分大小,要把各级党政机关都囊括进来;哪怕是县一级、乡镇一级机关单位,都应以建设无烟机关,引领无烟环境构建。无论是多大或多小的机关单位,作为控烟、禁烟的“公家”,作为控烟、禁烟的“关键少数”,首先都要勇于向自己“开刀”,在建设“无烟机关”上下实功、下苦功,起到表率作用,才能促使各个地方形成控烟氛围。
建设无烟机关,不能只是空喊而已,要有系统性制度保障。要让每个机关单位实现无烟,可考虑将公共场所的吸烟问题纳入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整体考核,通过奖惩约束抽烟行为;同时,加强对机关、国企事业单位明察暗访,发现吸烟问题及时通报,作为对单位考核的内容,问题突出的单位可考虑取消评选先进的资格。当然,无烟机关并不意味着不准吸烟,机关单位可在办公大楼外设置专门吸烟点,并保持良好通风,设置明显标识和吸烟有害健康等控烟宣传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