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实施,道路交通、企业建厂等项目在农村陆续上马,因牵涉征地拆迁等问题,阻工阻路事件频发,考验着基层的治理能力。个别村干部躲在背后指挥,强揽工程收“占地补偿”“污染补偿”,需要强力整治,方能遏制敲诈勒索工程项目建设的行为,为“法不下乡”破局,提升基层组织管党治政的能力。
阻工阻路表面看似是村民的集体行为,实则是个别人利用村民做提线木偶鼓噪,个别执法慢作为,害怕激发群体事件,助长了以表达诉求之名破坏法治的不法分子。究其原因,是农村法治不畅,利益纷争使然。
遏制非法阻工要强化法治建设。既要盯住关键少数的权力任性,加强权力制衡和纪律管束,又要夯实群众法治教育,严正执法以儆效尤,防止不明真相的群众被当作棋子。当然,现实中也有个别好看不适用,甚至破坏民生的工程项目存在,令群众反感抵触,必须充分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推进农村工程项目建设应有科学合理的可行性论证,深入征询征地拆迁区域的群众意见,不能盲目推进或强制实施,更不能凭喜好拍脑袋决定项目建设。事前充分沟通,平衡好工程项目建设与村民受益的关系,才能减少矛盾缓解冲突,这是推进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因此,只有充分尊重社情民意,管住关键少数的任性权力,辅以法治普及、纪律约束、严正执法,才能形成遵法守法用法的风气,为工程项目进村让出一条宽阔大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