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方评论

推动警辅人员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

本站发表时间:[2020-01-09]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作者:席文

  作为有效缓解警力不足、维护社会稳定的生力军,辅警在协助民警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服务人民群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身份不明、归属感不强、待遇保障不足”等问题制约着辅警队伍的发展。

  从实际工作来看,一方面,群众会以警察的标准要求辅警,却又质疑辅警的执法权限,因此不配合辅警开展工作甚至引发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辅警从事着与警务相关的职业,却不具备警察身份,其渴望得到法律认可、社会认可的心态较为普遍。如何破解辅警管理困局,使其真正成为一线执法力量的有效补充?各地公安机关以法治思维积极谋划、推动辅警改革,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

  据《人民公安报》报道,山西省公安机关于近日正式实施《山西省警务辅助人员条例》及11项配套制度,规定了辅警职业发展、奖惩激励和考核评价等内容,使广大辅警进一步明确了努力奋斗的目标方向,切实增强了辅警队伍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河南省公安厅出台了《河南省警务辅助人员抚恤优待办法(试行)》,提高因公(工)死亡辅警抚恤待遇,明确规定为辅警缴纳“五险一金”、为一线或高危险岗位辅警办理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辅警职业保障制度;山东济南公安机关出台了《济南市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推出岗位设置、保密管理、教育培训等10余项配套细则,实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各地公安机关卓有成效的辅警管理实践证明,管好、用好辅警这支力量,必须进一步深化辅警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完善辅警管理工作机制,推动辅警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使其警务辅助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要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岗位职责为核心,明确辅警职责分工和辅助工作内容。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从法律上明确辅警“可以为”和“不可为”的权责界限,以建章立制的形式从管理体制、岗位职责、人员招聘等多方面实现规范化管理。只有从法治视角全面加强制度管理,才能让辅警在法律层面更有保障,在协助警察依法执行勤务时更有底气,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开展工作。

  要从拓展辅警职业发展空间着手,加强对辅警的严格管理和规范使用。要不断强化辅警队伍建设,严把“入口关”,严明纪律、落实责任,从制度层面建立健全辅警层级管理、考核奖惩、薪酬调整、教育培训等内容,进一步提升辅警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不断激发广大辅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发挥其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方面的警务辅助作用。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