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方评论

依法斩断“名店”灰色产业链

本站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杨玉龙

  “评啥啊!2000元一块,交钱拿牌子。”名小吃、名餐饮、名品牌……如今,一些餐饮店尤其是“网红店”内,经常可以看到金光闪闪的奖牌。通过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查询,这些奖牌的颁奖单位大多无备案信息,注册地址、官方电话等信息亦存在疑问。

  奖牌撑门面,无外乎是为了显示自家店的实力,吸引消费者消费。据悉,不仅是餐饮业,在家具建材行业、工程建设、环保产品等领域,同样也有不少商家习惯于悬挂奖牌。而授权牌制作售卖的生意,在网络上也已形成一条产业链。

  对于上述现象,市场经营主体当有清醒的认识。从法律层面讲,如果店家制作悬挂的奖牌奖杯是虚假或山寨的,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可能构成虚假宣传或不正当竞争行为。于此,商家悬挂奖牌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均应该依法诚信。须知,弄虚作假,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欺骗,更是违法行为,并且难逃法律制裁。

  同样,市场监管部门当重视起来。对山寨组织须坚决清理,对类似奖牌的授予单位要完全清理干净难度比较大,但也不能忽视,任由此类现象存在和泛滥,终归对市场不利。当然,这同样需要公安、民政和市场监管部门等通力合作,及时发现挂假奖牌行为,并对其背后的非法产业链给予精准打击。

  此外,也应在规范奖牌上施力。不必讳言,企业希望能有个名头装点门面,一旦在权威评选中评不上,就很有可能寻找其他门路。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各类评选更为规范,也就不至于被不法商家钻空子。同时,对于电商平台上出现的贩卖或制作奖牌行为,也应强化规制,而不能任由违规经营行为的存在。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