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方评论

民法典走进百姓生活 学法用法蔚然成风

本站发表时间:[2021-06-04]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魏涛

  因为民法典姓“民”为民、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与民天然亲和,所以,人们对它的学习、研究方兴未艾,尊崇、运用、普及的热情热度不减。在2035年的远景中,民法典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历史作用也将会越来越大。

  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典,是一部与民众最关心、最实际、最直接的人身、财产利益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法典,因为民法典自身“入世”的品性和特有的“烟火气儿”,所以,民法典自去年5月28日表决通过以来,民众便把民法典迎到社区里巷、田间地头,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在报、网、端、微、屏及剧场中,法庭上,法律人与民众们学习、宣传运用民法典、调判解决纠纷适用民法典,蔚然成风。

  民法典的颁布是党中央厉行法治,依法治国理政的重要成绩,民法典通过第二天,中共中央政治局便以“切实实施民法典”为题进行了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要聚焦民法典总则编和各分编需要把握好的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阐释好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阐释好民法典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阐释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一年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无疑是民法典学习、宣传、普及、运用的首要动力;喜人的景象因为有人民司法积极而坚实的作用。“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在施行、在实践、在经验。人民法院秉承民法通则、合同法、民法总则等实施的历史经验和不断丰富、完善的民事司法经验,及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大力发挥民法典准绳、准据的裁判功能,为民法典落地生根、培土浇水,为学用遵行民法典开锣鸣道,纠谬绳违,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为贯彻实施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完成对591件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139个指导性案例的清理工作,废止116件,修改111件,决定对2个指导性案例不再参照适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全面、系统、规范的一次清理,废止了与民法典不一致的规定,保障了民法典施行后法律适用标准统一。人民法院采取以案释法、动漫说法等方式创新普法宣传,以小案例阐述大道理,引导群众增强民法思维,让民法典走进百姓生活。审结包括大量适用民法典的如烈士功勋名誉权案、微信群侮辱人格案、可视门铃侵犯隐私权案、职场性骚扰案等首案在内的一审民商事案件1330.6万件,更加引人关注,把学研和普及民法典引向了深入。

  我国有悠久的法律制度文明史,不乏“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样可圈可点、可以自豪的优秀法律文化,而以罗马法为肇端渊源的民法法系及以法、德、瑞等国民法典为代表的近现代民法精神、立法凡例,也不乏我们可比较借鉴、取精用宏的思想与方法。博采众长、开阔前瞻的立法态度和对法的历史与现实、本土与移植、传统与继承特别是与创新关系的正确把握,保证了民法典的质量。比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自愿原则及民法典中意思表示一节对“真实意思”的确定,这是经济社会生活中尊重人,尊重、理解每个民事主体的意愿、意志与表示的法治规则,也是健全心智、激发思想,鼓励创造,化解民商事纠纷的法治良药。意思自由、自治就是俗之谓我口说我心,说得到做得到,对自己说的、做的负责。这是每个成年自然人就其意愿与行为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心理的、文化的、习惯的逻辑前提,它对推进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法治社会存有胚胎、原发、本质意义上的功能;再譬如在民法典总则编中出现过两次的公序良俗原则,无论是当下防控新冠疫情,还是调适逆疫情而生生不息的经济社会生活,还是呵护长远发展所需要的营商环境,建设法治社会,人民群众、法人组织等对公序良俗及善良风俗的期盼与要求都如同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一样,不可须臾缺失,它是社会治理中法治、德治与自治的要求,也是民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基本保障。民法典颁布实施后,各级人民法院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合同、司法程序质量等营商环境评估指标继续保持向好。各级法院审理各类合同纠纷案件886万件,切实保护诚实守信一方合法权益,弘扬“言而有信”“有约必践”的契约精神。运用法治手段治理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让虚假陈述者付出代价、制假售假者受到惩处、“碰瓷”者落入法网,让诚实守信者受到激励,促进诚信社会建设。加强对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审理手机软件侵害用户个人信息、人脸识别纠纷等案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维护数据安全。加强消费公益诉讼案件审判,对设置消费陷阱、霸王条款等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妥善审理住房、汽车买卖、旅游服务、在线教育等消费纠纷案件,积极营造有利于消费升级的法治环境……确如法学家耶林所言“法是不断的努力”,可以说司法为民法典保驾护航将会如民法典为社会而存在一样,任重道远。

  因为民法典对当代世界各国民商法法律、法治经验的扬弃与发展,因为民法典姓“民”为民、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与民天然亲和,所以,人们对有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之誉的民法典及民法历史学、民法社会学、民法文化学等的学习、研究方兴未艾,尊崇、运用、普及民法典的热情热度不减。而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法治国家建设规划(2020—2025年)》《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的步步推进、层层落实,民法典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十四五发展中的作用会日渐凸显强大,可以想象,在2035年的远景中,民法典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历史作用也将会越来越大。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