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网络化、科技化、智能化的新发展,北京市检察机关从理论武装、政治历练、纪律约束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提升检察人员政治素能,为首都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筑牢政治根基。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北京市检察院党组提炼形成体系化的发展八项要素,将“思想要素”作为核心功能并完善制度保障。2024年以来,院党组逐章研学原著32次,中层正职全员列席学习并开展研讨发言,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全员深学。创新搭建多元学习载体,通过“第一议题”“京检大讲堂”等形式,让学习形式丰富多样、内容贴近实际,组建检察官宣讲团,打造“青年学思汇”“90后讲党史”等学习品牌,通过沉浸式、互动式学习,激发检察人员学习热情。
立足实践锤炼,提升政治能力。我院统筹多方资源,分批次安排青年干部到综治中心、12345为民服务中心等一线实践,常态化选派检察人员参与党委、政府工作,部分检察官兼任街道、乡镇法治副主任,深耕基层治理;不断淬炼检察人员风险防范能力,在办理重大案件时启动统一调检模式,成立临时党支部统筹调度,实现办案与政治训练同步。在重大任务中强化应急处理能力,3年来推荐数百名检察人员参与冬奥会保障、中轴线保护等重大任务。
严守纪律规矩,校准政治方向。检察人员不仅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更要做“老实人”,我们以“德法共治”推进系统治理,筑牢政治忠诚。强化纪律意识,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全覆盖”式政治督察,倒逼各级院党组织严守政治规矩。扎紧制度笼子,制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清单、政商交往负面清单及廉政风险防控措施,以作风建设助推检察工作提质。深化廉洁建设,制定廉洁文化建设方案,定期举办“纪法教育月”“家风教育月”等活动,结合办理案件开展“以案说纪”警示教育,形成“廉洁促实干、正气兴事业”的正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