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2航站楼的出入境执勤现场,检查台上验讫章起落声里藏着时光的密码。从橄榄绿到藏青蓝,北京边检总站执勤六大队执勤一队的移民管理警察用三代人的接力,在验讫章与护照纸张的摩挲声中,将“国门卫士”的精神谱系刻进岁月年轮。
“咔”的一声,验讫章精准落在护照签证页的空白处,印文凹陷处泛起红色油墨的反光。胡江平这位56岁的老检查员凝视着正在验放旅客的徒弟,目光穿过三十年光阴,仿佛看到新兵时的自己——那时为了早日熟悉旅客验放流程,也是这样被自己的师父盯着。也许这就是验讫章的传承。因为胡江平业务好、经验丰富,为旅客办理手续又快又好,有过多次单日旅客验放量破千的高光时刻,长时间霸占队内旅客验放量“榜首”,“胡快手”的名号就这样被大家叫了起来。
春运高峰期,面对日均2万旅客的验放压力,作为队里年龄最大的高职级检查员,胡江平仍保持着初心与热情,坚守在检查台上,即使现在工作时戴上了老花镜,也一直战斗在最前线。如今,由他总结的"看装订、问目的、听材质、摸纸张"四步查验法,正在新一代移民管理警察中口口相传。
执勤队荣誉室的玻璃柜里,静静躺着三本不同年代的《检查员执勤手册》。最新那本的扉页上,"高红涛标注版"的字样旁,还留着几滴咖啡渍——那是2018年深夜备课时的印记。"高老师"的称呼并非刻意为之。据高红涛的徒弟陈雅杰回忆,每次上班前都要把业务要点在脑海里过一遍,以防“高老师”的临场抽查,而且跟“高老师”上过台子的新警几乎都被抽查过。在备考检查员专业能力等级评定考试时,高红涛的模拟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大家遇到不会的问题都喜欢找她请教,她不仅把自己总结的复习大纲、记忆秘诀拿出来分享,甚至还把知识难点编成“口诀”帮助大家有针对性地记忆。同时,“高老师”还将业务理论与勤务实战有机结合,将备考知识点有效融入前台查验实践中,做到活学活用,既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又使学到的内容有效辅助实战。自此,“高老师”的称谓便在执勤队传开。
她开创的“情景模拟教学法”注重实战,用近百本问题证件当作教具,将真假护照混入档案袋训练新警识假能力。年轻民警李爽在抽检中准确找出某本问题护照时,高红涛知道,那些在验证台前反复比对到眼花的深夜,终将化作守护国门的火种。当被问到“为什么对检查员的专业知识如此执着?”高红涛说:“胡江平同志是我的榜样,希望到我入警三十年时,也能有他那样的热情!”
凌晨五点的快捷通道查验区,李爽在孜孜不倦地翻看着旅客护照,当她的指尖划过某本护照的脊背时,装订线上的微小凸起让她瞳孔微缩——这手感,与“高老师”特训时用的“问题护照样本集”中的标本如出一辙。
“请您稍等”她微笑着稳住旅客,并告知执勤队领导这本证件有问题,需要进一步核查,同时她脑海中浮现出胡江平给她讲过的故事——“偷渡者很少单独行动”,于是重点核查该航班内的情况相似的旅客,成功查获一起涉及5人、12本变造证件的案件,成为执勤一队的新标杆。
在内部工作系统里,此刻正跳动着几组特殊数据。胡江平和高红涛的旅客验放量,此起彼落好不热闹,李爽新上传的案例分析夺目耀眼。三位不同年代的国门卫士,正在同一面警容镜前整理着装——镜中藏蓝的倒影里,时光悄然流转,却从未改变警徽上忠诚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