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北京法官背着国徽进胡同,现场化解13年老宅腾退执行难题

本站发表时间:[2025-04-21]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3月4日是签署执行和解协议的日子。
  东城法院执行法官靳欣早早来到了位于东城区南牌坊胡同的拆迁现场,这里长满荒草,碎石遍地,只余四间破败的危房,与一街之隔的某学术机构大楼格格不入。各方当事人站在危房前,看到法官背着国徽前来。
  这是一起执行起来困难重重的案件
  2012年,法院判决被执行人8人腾空房屋并拆除自建房,交还给申请人。但被执行人以名下无房产为由拒绝腾退,尽管申请人提出愿意给予适当拆迁安置款,但双方对金额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数次调解均以失败告终。2024年9月,申请执行人再次申请恢复执行。白发苍苍的老人给法官打电话,希望尽快执行。“法官,我长期住院,身体越来越差,我还能不能活着见到房子腾退的一天啊?”老人话语中透着焦急。“不是我们不搬,我们没地方住啊!这是我们住了70多年的地方,这老房子上木构窗棂的格子数,我们闭上眼都能数得清楚,离开这儿,我们还能去哪儿?”被执行人几度哽咽。
  法官通过调查发现,这块地已规划好要建某机构学术交流中心,就因为这四间危房,工期一拖再拖,相应的配套设施也无法开工,不仅影响工程进度,破坏胡同周围环境美观,还存在安全隐患。
  历经多轮调解终于达成一致
  执行法官靳欣决定迎难而上。为了化解陈年纠葛,完成耄耋老人心中夙愿,也为了推进老城规划改造,助力中轴线缓冲区的环境保护。2024年9月至12月,法官现场勘验,并多次接待双方当事人,开展释法说理工作。2025年2、3月间,靳欣先后组织了3次现场调解和两轮“背对背”调解。他相信,以一颗如我在执的为民之心和锲而不舍的执行韧劲,定能破解难题。
  “法院也知道你们的困难,这些年某学术机构一直在帮你们修缮危房,申请人也有诚意,愿意给适当补偿,咱们各方都再努力一下,找一个合适的方式来彻底解决问题。”“法官,说实话,我们家里这些年也走了几个老人了,再拖下去不是办法,我们愿意搬。”在多次的释法说理下,被执行人终于同意腾退。“我们知道法官为了这个案子,跑前跑后做了很多工作,您尽力了!我也拿出诚意来,提高补偿金额,帮他们安度晚年。”申请人主动说。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由申请执行人补偿一定金额,被执行人承诺自行搬离并拆除自建房。 
  国徽来了,我们就放心了 
  要签署和解协议并不容易。双方当事人在纠纷中拉扯了太长时间,身心疲惫,一方担心给了钱拿不到房,一方担心交了房拿不到钱。最终靳欣决定,申请人先将补偿款交到法院,被执行人把房腾空交付后,再领取补偿款,由法院在中间,架起信任的桥梁。到了签署执行和解协议的这天,靳欣背着国徽来到了执行现场。春日暖阳下,破旧危房中,熠熠生辉的国徽,让双方再无顾虑。 
  “法官,看到国徽,我们一下子就特别安心。”年迈的被执行人在和解协议上郑重签下姓名。“这条胡同可是中轴线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重要部分,在明清科举考试期间住满了来自各地的举人,是全国文人荟聚‘跃龙门’的地方。”事情解决了,申请执行人面容上的皱纹都舒展了,向法官介绍起来:“很快,这里就要建起崭新的大楼,届时将有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学术人才在这里进行文化研究交流!”为了守护这份跨越时间的历史传承和延续,执行法官们,也一直在路上。
  图/东城法院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