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如何既守住安全底线,又留住人间温情?近日,在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街道一高空楼顶,一场关乎城市治理智慧的“高空博弈”正在上演:一边是摇摇欲坠的锈蚀鸽棚和堆积鸽粪带来的公共安全隐患,一边是养鸽人21年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面对这一治理困局,西城区采用“法治+温度”工作方式,仅用10天巧妙化解难题,在这百米高空书写“刚柔并济”的治理新篇,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生动样本。
高空隐患城市治理遭遇情感难题
4月上旬,陶然亭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接到居民投诉:“小区楼顶鸽粪堆得下不去脚,铁架子看着就要掉下来!”执法人员立即来到现场勘查,发现摇摇欲坠的锈蚀铁架鸽棚位于楼顶的天台边缘,鸽粪堆积如山,不仅影响环境卫生,更随时可能在大风天气成为“高空炸弹”。
然而,问题并非简单的“一拆了之”。经了解,养鸽人是一位有着21年养鸽经历的“老把式”,不仅是北京市信鸽协会的资深会员,还曾多次参与重大活动的信鸽放飞。对他而言,鸽子不仅是爱好,更是难以割舍的“战友”。
破局之道情理法交融解心结
面对这一特殊案例,工作人员采用“三心”工作方式,耐心倾听诉求、细心普法释理、暖心帮扶安置,走出了一条“刚柔并济”的治理新路。
为消除对立情绪,执法人员特意换上便装,联合南华里社区工作人员,先后3次上门与养鸽人促膝长谈。在充分倾听诉求的基础上,工作组耐心讲解《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相关规定,展示高空坠物事故案例,让养鸽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更暖心的是,为确保信鸽能妥善转移安置,街道特意留足了转移时间,并主动帮助养鸽人搬迁,还细心考虑到饲料运输、鸽笼消毒等每一个细节。“他们这么为我着想,我也得配合工作。”养鸽人的态度逐渐转变,主动签署了助拆协议。三日后,信鸽全部顺利转移至新的养殖地点。
与时间赛跑高空拆违“绣花功夫”
就在准备拆除之际,恰逢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风橙色预警,原本的计划面临严峻挑战。陶然亭街道领导前往现场指挥,调整方案:放弃机械作业,采用纯人工拆除,由专业施工队逐根拆解铁架,确保大风天气下的作业安全。
从最初的抵触到最后的配合,从安全隐患到和谐共治,陶然亭街道用10天时间完成的不仅是一次拆违行动,更是一次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图/北京市西城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