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胡同里的“守护者”:北京“片儿警”用行动写满为民初心

本站发表时间:[2025-09-09]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有难事找“片儿警”,这句扎根在老百姓心里的话,在京城街巷间被两位社区民警用实际行动不断印证。他们或是手绘居民图记录万家需求,或是在矛盾调解中耐心破局,以“小雷达”般的敏锐与执着,把安全感和安心送到居民身边。
  赵君:不只是安全,更要让百姓感到安心
  朝阳区芳草地社区,一边是时尚商圈的人流涌动,一边是老旧平房的烟火气息,人员流动大,住户需求杂,给社区民警赵君的工作出了不少“考题”。
  社区有一个老旧平房区,刚接手这片区域的时候,赵君一到这儿巡逻就感到压力,基础设施陈旧、电路老化、出租房屋多,住户中以老年人和周边商户工作人员为主。
  一次,社区老旧平房区发生一起纠纷。搬家车辆在倒车时撞倒小区铁门,车主坚持走保险维修后离开,而小区老人担心无门值守不安全,坚决不让车走,接到消息的赵君迅速赶到,先协调居委会用硬质隔离护栏临时替代铁门,再对接搬家公司与保险公司敲定维修细节。第二天,新铁门便安装到位,一场争执在高效处置中化解。
  该小区还租住了很多周边商户的工作人员,进出不锁门,“飞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都是常见的问题。赵君没有只停留在口头提醒,而是联合居委会、物业设立固定充电区,还利用晚上和休息日上门宣讲。考虑到年轻人工作忙易“犯懒”,他又走访辖区商铺进行逐户宣传,推进商户加强员工安全管理,从源头减少隐患。
  反诈宣传推进时,一位租客多次拒接赵君电话,不开门不见面。可当对方因为要办理证件主动联系时,赵君依旧耐心帮办。一来二去,这位租客不仅主动加了赵君微信,还会分享出差行程、报备租房信息变动,曾经的隔阂变成了信任。“我们的工作不只是让他们安全,更应该让他们在这里生活得安心。” 赵君说,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就是他不断实践的工作方法。
  丁黎亮:古城里的手绘地图记满牵挂
  丰台区卢沟桥宛平城社区,因“七七事变”承载着厚重历史。2014年,从部队转业的丁黎亮被分配到丰台分局卢沟桥派出所,成为一名社区民警。初到岗位,他面对的是780余户居民,木质平房院落与游客商户交织的复杂情况,“走街串巷、踏遍每一条胡同、敲开院门唠嗑”成了他的日常。
  宛平城东西两门是城内居民唯一的出行通道,门洞狭窄仅容两车勉强并行,双向行驶时常引发剐蹭事故,交通拥堵一度成为居民的心头“堵点”,也极大影响了对城墙的保护工作。
  发现问题后,丁黎亮组织召开由城管、交通、旅游部门和居民代表参加的“方桌会谈”,半个月调研后提出“单向循环、西进东出”的新思路,还协调建立“准物业式治安岗亭”、开辟临时停车场,如今城门处车流顺畅、再无拥堵。
  木质房屋多,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是另一大隐患。丁黎亮多方协调,在辖区建成30平方米的封闭式电动车充电间,可容纳40辆车同时充电,还配备智能充电系统和消防设施,后续又增设露天充电区,彻底解决了“充电难、充电险”问题。已连续三年实现可防性案件零发案,成为名副其实的“平安社区”。
  在宛平城社区工作近半年后,丁黎亮手绘出了一幅《宛平城内居民住户分布图》。这张地图不仅标注了古城房屋分布,更详细记录了每家每户的生活需求,孤寡老人黄奶奶家的门锁不好用,外来务工人员小李的孩子需要办理入学手续……80多岁的张奶奶发心脏病时,他5分钟内赶到送医;肢体残疾的老赵申领补贴遇阻,他四处奔走帮办成功。“有丁警官在,我们这日子过得踏实!”居民的这句评价,成了对他最好的肯定。
  在京城,像赵君、丁黎亮这样的“片儿警”还有很多。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把辖区的每一条胡同、每一户人家都装在心里,用一次次上门走访、一回回矛盾调解、一个个细微举措,织密社区安全网,也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文/郜蕾 图/北京市公安局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