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四十米多电线“远近”之争终化解 法官实地勘验解民忧

本站发表时间:[2025-09-18]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近日,当事人老李专程向北京市石景山法院车玉龙法官送上一面写有“倾心替民解忧,真心为民办事”的锦旗,以表达对法官公正办案、高效化解纠纷的感激之情。这起围绕一根充电桩电线展开的“远近之争”,最终在法官的用心调解下圆满落幕,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司法温度。
  时间回溯至今年5月,小区业主老李因为安装充电桩的问题与小区物业、开发商产生矛盾,一纸诉状将二者告上法庭。据了解,几年前老李在安装充电桩时,物业以“安全原因”为由让他绕过就近的配电箱,在几十米开外的另一个电箱安装,而近期他发现邻居们均可就近安装,认为自己遭遇“区别对待”,不仅多花了费用,更觉得权益受损,遂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案件标的额虽仅两千余元,但双方争议激烈。在组织庭前证据交换时,老李情绪激动,坚持讨要个说法;物业公司与开发商则相互推脱,以“对接的人员已经离职,很多事情无法核实”为由否认责任,案件调解陷入僵局。
  “坐堂问案不如实地查证。”车法官和助理书记员前往小区地库现场勘验,并邀请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一同前往提供技术支持。
  由于地库环境复杂,拐角和立柱较多,激光测距仪难以精准测量,法官便与书记员一起在车辆缝隙间穿梭,用卷尺测量记录。一个多小时后,实测距离印证了老李所言非虚--其充电桩接线比其他邻居多走了整整四十五米,且供电公司在检测后确认,近处配电箱完全符合安装标准。
  勘验间隙,车法官和老李、物业经理沟通。得知老李经济条件不差,维权核心是“求公平、争口气”,而非单纯追求经济赔偿;物业在看到法院严谨的勘验过程后,态度也有所松动。结合此前查阅的类似案例及有关充电桩的规范性文件,车法官判断,调解比判决更能实现“案结事了”的目标。
  在前往物业办公室的百余米路上,车法官趁热打铁与物业经理沟通:“事实都摆在眼前了,近的电箱能用,其他业主都就近装了,换做是您,遇到这种事也觉得委屈。”物业经理被法官的负责态度所打动,当场表示愿意调解并向领导汇报。
  回到办公室,车法官进一步向双方释法说理:一方面告知物业方行为存在不当,另一方面也向老李说明其提交的安装费证据存在瑕疵,判决结果未必能达到诉讼期待。
  法官的真诚与专业打动了双方。老李看着车法官汗湿的制服,感慨道:“我之前也打过官司,知道你们忙。您是好法官,我服您!”最终,在车法官提出的合理赔偿方案下,双方达成一致,老李当场提交撤诉申请,困扰许久的“电线之争”画上句号。
  “老百姓打官司,要的就是一个‘理’字,求的就是一份被公正对待的感受。”车玉龙法官表示,四十多米电线的距离,要用脚步去丈量;老百姓心中的公平秤,更该用责任去校准。这起“小案”的圆满解决,不仅化解了邻里与物业间的矛盾,更让司法公正与温度深入人心。
  文/郜蕾通讯员/赵丹阳 图/北京石景山法院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