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推荐列表

北京市公安局联合各部门精打共治黑车、黑摩的

本站发表时间:[2020-08-18]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黑车、黑摩的违法上路、非法运营等扰序问题是大城市病的痼疾顽症,今年以来,市公安局本着“向前一步、主动作为,打合成仗、整体仗”的思路,依托全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和平台,主动对接城管、交通等部门,组织各分局依托常态化“并肩治乱”打整控工作机制,以全市429处黑车黑摩的问题挂账点位为重点,先后启动两个黑车治理专项行动(2020年度治理黑车专项行动、打击整治黑车非法载客进京专项行动)和8个波次黑摩的集中整治行动,同时,转变执法理念,创新执法措施,强化与交通、城管等执法部门的联勤联动、联合处罚,治理黑车、黑摩的工作从粗放型、运动型向常态型的转变。特别是市公安局开展“平安2号”行动以来,牵动其他各执法部门、各分局按照“天天有重点、天天有行动”的标准,全面开展打击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全市接报黑车、黑摩的警情同比下降71.7%,12345投诉量同比下降63.8%。

  一、强化法制保障

  近年,市委市政府在服务群众出行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通过延长轨道交通运行线路和时间、优化公交线路和运营时间等措施,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能力。通过鼓励网约出租车、发展共享单车、社区班车等多种形式,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问题。同时,针对黑车、黑摩的非法营运行为,在总结多城市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出台了《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2018年7月1日正式实施),2018年10月1日又实施了《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为各执法部门依法治理黑车、黑摩的提供了法律支持:一是限定在我市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未经许可生产的摩托车和动力装置驱动的三轮车、四轮车;二是明确了重点查处的克隆出租车、黑巡游车、黑网约车、黑摩的以及黑旅游车等五类黑车范围;三是提高了违法成本,设定了对社会危害性高、安全性差的克隆车和黑摩的没收措施;四是加大了处罚力度,对处罚两次以上的非法营运人员,暂扣驾驶证3至6个月。五是明确了被扣押车辆的后续报废等处理方式,防止黑车、黑摩的回流社会,填补了法律空白。

  二、突出综合治理

  为有效解决黑车非法运营问题,2019年市政府成立了由市交通委牵头的治理黑车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协调办公室和打击办公室,市公安局作为打击办公室牵头单位,结合110警情、城管热线和12345举报线索,在年初确定了429处全市黑车黑摩的挂账整治乱点,督导各分局整合各部门执法力量做实联合执法小分队,并指导督促各挂账点位和重点地区属地派出所与城管、交管以及交通执法部门固化联合执法小分队工作机制,按照基层派出所每周牵动组织不少于2次综合执法行动,各分局每月不少于1次区域性集中打整行动,重点时期对挂账点位天天清、反复清、滚动清的模式,全面开展打击整治行动。

  目前,北京市各街道乡镇已建立实体化的综合执法平台,街乡政府一声哨响,众多职能部门汇集。公安机关依托“街巷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属地政府牵动城管、公安等执法力量聚合,开展综合执法,共同参与整治,形成了综合治理合力。

  三、开展精准打击

  工作中,两级专项执法小分队的牵动和攻坚作用,结合挂账黑车问题突出点位,认真分析辖区110警情和12345投诉举报线索,确定重点整治地区,明确重点点位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组织本区交通、城管、交管、法制等部门,深入涉及点位属地派出所进行对接研判,分析打整控问题难点,提供全方位支持,并直接牵动集中组织开展打击整治行动。行动以确保见效果为标准,按照“先会商、在取证、后行动”的工作模式,充分考虑行动现场情况、后续人员处理、车辆查扣等因素,事前摸清问题点位情况,组织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分析会商,逐日确定工作计划,拉出账单。现场执法确保指挥人员到位、执法力量协同作战到位、执法手段到位、保障措施到位,确保整治行动取得实效,实现精准打击。执法过程中,推动“事前取证、事后行动、静态控制”工作机制,有效防范执法危险,提升打击效能。为把好外埠黑车进京第一道关卡,市公安局指导辖区设有进京检查站的分局,提前与属地交通局和城管部门对接,明确对涉嫌非法运营的9座以上车辆移交属地交通部门查处,7座以下车辆移交城管部门查处,并建立了快速联动处罚机制。

  此外,为强化黑摩的源头治理工作,加大黑摩的拼改装窝点查处力度,有效遏制非法拼改装车辆销售势头,市治理黑车打击办组织摸排掌握黑摩的非法拼改装窝点和违规销售电动三轮车门店,部署各分局协调区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联合检查,对有营业执照的门店从事黑摩的非法拼改装行为的,严格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对没有营业执照并从事黑摩的非法拼改装行为的窝点,依法予以查封取缔;对违规销售电动三轮车的门店,对电动三轮车予以下架停止销售处理。

  四、落实联动处罚

  市公安局依照职责分工,本着“向前一步、主动作为,打合成仗、整体仗”的思路,把黑摩的3类违法形式(扰乱公共秩序、违法上路行驶、非法营运)和5种违法状态(停靠呲活、巡游揽客、违法上路、空车停放、违规加油滋事),以及治安、交管、城管执法部门的职责分工、执法依据和实战衔接进行了逐一明确,确保实战部门能够针对黑摩的不同的违法状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做好与城管、交通等部门执法配合,实现对违法人员和车辆处罚的最大化,落实“人车双罚、人员双拘”(处罚违法人员的同时,将违法车辆及时移交其他执法部门依法进行处置;治安拘留扰序人员的同时,交管部门对无证驾驶或准驾不符的人员予以行政拘留)等处罚措施,实现各部门综合执法无缝衔接,确保全环节打击效果最大化。具体处罚措施有:

  (一)利用摩托车、三轮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等车辆从事客运经营的,由城管部门没收车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元至2000元罚款。

  (二)针对克隆出租车,一经查处,直接没收车辆,依法最高可处10万元罚款;违法所得2万元以上的,依法最高可处违法所得10倍罚款。

  (三)针对黑巡游出租车,对重点区域、重点点位的黑巡游出租车,一经查处,扣押车辆,依法最高可处5万元罚款;其中违法2次的依法并处暂扣驾驶证3个月的处罚,3次及以上的依法并处暂扣驾驶证6个月的处罚。

  五、突出成效案例

  1、海淀分局首起“人车双罚、人员双拘”。海淀分局与交通支队建立了“双拘双罚”联动查处模式,即治安民警先期固定黑摩的扰乱公共秩序、违法上路行驶证据,查获后交管部门现场查扣车辆。治安、交通办案民警分别制作扰乱公共秩序和无证驾驶违法行为处罚手续,并分别上报各自法制部门审批,行政拘留决定分别裁定合并执行。如,2019年5月16日海淀分局牵动属地交通、城管等部门在交大嘉园周边查获一名黑摩的扰序人员。在取证完毕后,海淀分局、海淀交通支队、海淀区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分别对该人进行审查,并报请本系统法制部门审批。后该人被海淀分局以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处以治安拘留5日处罚,被交通支队以无证驾驶(准驾车型不符,该人准驾车型为汽车,且驾照处于实习期内)处以治安拘留5日、罚款500元、记12分并注销驾驶证处罚;其驾驶的黑摩的被区城管执法局以非法运营载客予以罚没。此案例是我市对黑摩的扰序人员实施“人员双拘、人车双罚”的零突破,对全市开展打击黑摩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房山分局前端严打外埠进京黑车。房山分局提前与属地交通局和城管部门对接,明确对涉嫌非法运营的9座以上车辆移交属地交通部门查处,7座以下车辆移交城管部门查处,并建立了快速联动处罚机制。工作中增派治安力量在检查站值守,对检查发现涉嫌非法运营人员和车辆,及时通报交通或城管部门到场查处。2020年2月10日启动打击外埠进京黑车专项行动以来,房山分局在进京检查站共查获非法载客进京人员24人,移交相关部门查扣黑车24辆。

  3、西城分局在德胜门公交枢纽地区建立常态化打整控工作机制,实现黑车黑摩的问题全面改观。德胜门公交枢纽和积水潭地铁周边历年来存在车流、客流数量大,治安形势复杂的情况,特别黑车、黑摩的等问题屡禁不止,曾连续多年被列为市级挂账乱点。2018年以来,西城公安分局牵动属地交通、城管、街道及派出所等部门,重点围绕辖区德胜门公交枢纽地区黑车、黑摩的呲活揽客等秩序类问题,在集中开展清整专项行动的基础上,成立了由2名民警、5名辅警、30名保安的力量组成打击整治专班,针对公交枢纽地区积水潭、德胜门、鼓楼等三个点位做到“随发现、随清理、随打击”。工作中对黑摩的司机活动时间和活动规律进行细致梳理和分析,逐一建立台账,并属地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全环节综合执法整治,对查获的黑摩的人员一律依法传唤,落实公安、交通、城管联动处罚模式,严格落实“人车双罚、人员双拘”等处罚措施。通过持续开展打整控工作,落实长效工作机制,德胜门公交枢纽地区的社会面秩序得到了全面改观。


[供稿单位:北京市公安治安管理总队]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