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推荐列表

[平安暖心事]数字检察官施亮:数字变革的浪潮需要敢想敢做的年轻检察官

本站发表时间:[2025-05-06] 来源:北京政法微信公众号 作者:

栏目介绍
  崇德向善,明德惟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政法聚焦平安北京、法治北京建设中的温情与坚守,开设“平安暖心事 政法正能量”专栏,记录政法干警、法律服务者、平安志愿者的好人好事、暖心故事,弘扬铁肩担道义的正义之举,润物细无声的为民情怀;彰显新时代首都政法干警风采,传递“凡人微光”的质朴力量。
  平凡铸就伟大,微光汇聚星河。让我们在点滴善举中凝聚法治信仰,以榜样之力激发奋进之志,共同谱写首都政法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温暖篇章,绘就京华大地崇德尚法、平安和谐的美好画卷。
数字检察官施亮:数字变革的浪潮需要敢想敢做的年轻检察官
  “后台有1.9万多张电子假证备份。”“运营了20多个假网站。”“涉案团伙相关人员都被控制了。”随着侦查的深入,一个搭建假网站、制造假证、网络销售分工明确的多层级犯罪网络逐渐浮出水面。
  但这庞大数量的假证,背后究竟牵扯到哪些工人和工地却不得而知。“单靠人工筛查,效率太低了,安全生产的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身为检察官,施亮压力陡增。
  正值2023年年初,全国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工作的“春风”吹来,作为90后的年轻检察官,施亮对数字检察工作特别感兴趣,他总想找个合适的案子,建立一个法律监督模型,让案件办理起来能事半功倍。面对这起假证案涉及的庞大数据信息,他觉得机会来了!
  “我对于前沿的技术、高科技产品一直很感兴趣,像豆包、kimi这样的人工智能软件刚出来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用上了。”施亮喜欢“赶时髦”,他是科技时尚的“弄潮儿”。
  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找到那些使用假证的工人,除了奔走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工地之间,施亮还在努力琢磨着他的模型。
  “住建部门建立了一个施工现场人员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上面登记了施工人员相关信息。”知道这一关键数据库后,施亮难掩激动,“这不正是我们建模想要的基础数据嘛!”
  经批准获取数据后,市、区两级检察院共同构建了一个涉安全生产的特种作业操作证类案法律监督模型。“我们以住建部门数据中工人身份信息为关键要素,同掌握的假网站后台获取的假证数据进行对比,精准筛查出全市范围内疑似持有假特种作业操作证人员信息,以及这些人员涉及的具体在建项目。”施亮形容,这是一个打破“数据壁垒”和撬动协同履职的过程。
  难题迎刃而解,西城检察院及时将线索移交给北京各区行政执法部门,精准锁定全市持假证施工人员292人。分布在全市14个区、100多个工地的风险点被逐个破除。
  “通过模型,从0到1再到N,以个案挖掘类案,再去溯源背后的社会问题进行治理,这也是数字检察最初设置的目的。”施亮认为,优秀的法律监督模型可以成为检察官手中的“利器”。他办理的这起假证案件,成为2023年度全国十大法律监督案例;模型还获得了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的一等奖。
  2024年9月,西城检察院数字检察指挥调度中心成立,施亮成为年轻的负责人,带头攻坚数字检察工作,“固守传统的方式循规蹈矩履职,显然已经无法满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要求了。”同年,施亮提议在中心组建数字检察创新实践团队,成员全都是90后和00后的年轻人。“我鼓励大家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先摸清应用场景和实际需求,剩下的技术问题哪怕自己解决不了也不用担心,可以广泛借助科技公司、高校这些‘外脑’。”施亮说。
  在年轻人的思维碰撞和相互促进下,团队一名1998年出生的成员参与研发了一个新模型,自主训练AI图片识别技术,助力解决了一起买卖假健康证的案件。模型规则还获得了国家软件著作权的登记认证,拥有独立知识产权。
  “数字变革的浪潮需要敢想敢做的年轻检察官,积极拥抱前沿技术,促推解决社会治理深层次问题。”施亮说。
  来源 | 北京日报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