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在市司法局指导下,通过打造十二大核心项目,构建起覆盖北京城乡、辐射西部地区的法律帮扶网络,持续拓宽公益法律援助范围,为群众提供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支持。2024年初至今,基金会已募集捐赠资金和物资1600余万元。
为远郊群众提供高质量公益法律援助
针对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基金会对已实施19年的“惠农公益”法律服务项目进行升级,于2025年4月,正式推出“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公益法律服务项目。目前,项目有援助站点23个,实现对北京市7个生态涵养区的全覆盖。近两年间,项目累计解答法律咨询超1.1万人次、提供代书服务 4758份、代理诉讼案件3734件、开展普法宣传180余次,惠及群众2万余人次。
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城市蜂鸟”法律援助项目为快递员、外卖员等群体提供专项支持,当他们在工作期间遭遇交通事故且不负主要责任、无法认定法律援助条件但需要法律维权时,指派公益律师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并开展普法及交通安全讲座。同时,基金会还通过“情暖警营?护航新生”“柳文超爱心基金”等多元项目,为相关群体发放帮扶款、资助170名大学生完成学业,赠送20余台公益普法媒体机及100余万元码洋图书,构建起多维度公益法律服务格局。
跨域协同帮扶 志愿支援接力
基金会以“输血+造血”模式,持续为西部法治建设注入动能。由基金会承办的“东中西部对口帮扶”项目实施三年来,已有120名来自西藏、四川、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律师赴京研修,通过实地研修、“精准”带教提升专业能力。
“西部律师研修计划”项目自2018年设立起,已举办至第七期,有411名来自西部地区的律师学员,在京完成学习。课程从初期聚焦“深耕专长领域”,到如今拓展至新兴业务探索、律所治理创新、党建文化建设等多元维度,形成“首都经验+西部实践”的双向交流生态。
2024年,司法部会同全国律协启动“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两年间,北京共选派65名优秀青年律师赴西部服务,招募33名律师前往律师资源短缺地区进行法律援助工作,由基金会发放补助,让优质法律服务扎根偏远地区,填补律师资源缺口。
文/董振杰 图/北京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