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自讨苦吃的小夫妻从来不满足于安逸的海岛游,于是,我们把蜜月地选在了语言完全不通的日本。虽说日本之行蓄谋已久,但迫于时间,出行计划只能定在11月。熟识的朋友说这时候的北海道美景尚不成熟,不如去京都。心仪的北海道不能成行,只得把兴趣缺缺的京都列入出行计划。不曾想,在11月的深秋遇见京都却是一场美丽的邂逅。
坐在去往京都的新干线上,已经是日本行的第四天。离东京的繁华盛景渐行渐远,车窗外鳞次栉比的日式房屋匆匆闪过,围绕四周的皆是秋意正浓的红黄之色,我意识到,自己离日本的精髓越来越近。
日本人把京都称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大抵是因为这里保留了最多的历史、最传统的文化和最内心的宁静。下了车走在去往旅馆的路上,不由得噤声漫步。那是真正的小路,不过两车道宽窄,两旁大多是两三层高的日式独栋房屋,严谨而质朴,门前的开放庭院自然的与小路融为一体,一盆吊兰,两三枝叶,玻璃窗前的日式布帘,零星的点缀着道路。无论是大路还是小路,完全不见喧闹。正是上班时间,路上鲜有行人,只有一两个素色衣装的日本人,走的认真而专注。穿过路口时,横向驶来的车从不鸣笛催促,耐心的等着我们走过去。不光是声音,就连一切物体都透着安静,不识日文的我不安的张望着每一扇玻璃,试图辨别玻璃内究竟是住户、商铺抑或居酒屋,所得信息寥寥。穿过四条街之后,我们终于停在了一家木质房屋门前,头顶上只有一个小招牌,陶月,便是我们在京都的住地。若不是窗前那个写着“酒店联盟会员”的小小牌匾,你根本不会知道那是个日式旅店。拉开推拉门,迎接我们的竟是两位老奶奶,花白的头发整齐的盘起,米色的开衫,简单的布裙,白净的脸上布满皱纹,热情的询问我们入住的情况,并把我们带进房间。原本觉得九百多一晚的京都住宿实在有些贵,但当我看到这样典型的日式套间,干净的木地板,玄关处小桌上精致的茶具,客厅里舒适的榻榻米,坐在阳台的座椅上泡杯绿茶,静静的欣赏落地窗外精心布置过的小院,瞬间觉得这么日式的居住体验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新鲜的京都就这么宁静的出现在我们面前。贪婪的我们抓住一切时间暴走,妄图在有限的时间里发现它更多的美。京都的美大多藏于寺庙、神社,这些承载日本历史文化的庭院在建造之时就融入了时代烙印和精神特征。年代久远的建仁寺沿袭了我国唐朝时期的建筑风格,褐色木质屋檐,白色墙壁,颜色分明,端庄幽静。相比建仁寺的偏安一隅,著名的清水寺则拥挤很多,这座多次遭到大火焚毁的寺庙于1633年重建,最为壮观的莫过于完全木制的清水舞台,百根木柱支撑起的舞台悬空于山崖上,密密麻麻的人群聚集于此赏枫拍照,远眺京都市区。若说山水与寺庙结合最好的,当属金阁寺了,寺内舍利殿翩然矗立于水中央,金箔包裹的外墙使得大殿金碧辉煌,大有可远观不可亵玩之意。作为德川家康家族的住所和权力象征,二条城这座城郭保留了日本桃山时代的绘画雕刻及建筑特色,光脚走在大殿内的“鹂鸣地板”上,越是小心翼翼,越挡不住地板发出的黄莺鸣叫声,穿梭于回廊之中,张望室内的精美绘画,权力统治下的肃穆气息扑面而来,与建筑本身透露的庄严相得益彰。最具视觉冲击的当然要数伏见稻荷大社,这座祭祀农业之神的大社由于在《艺妓回忆录》中的惊艳亮相而被人们熟知,神社主殿后面的“千本鸟居”,朱红色的柱子整齐的排列为一条通道,如同红色的穿越隧道,神秘而妖娆,成为众多摄影爱好者的镜中景。
建筑再壮观精巧,也不能少了灵气。这灵气的来源便是京都的深秋红叶和庭院园林。春赏樱花秋赏枫,京都的枫叶小而精致,进入11月下旬,枫叶由东到西渐次染红,红透的枫叶如血般纯粹热烈,密密麻麻铺散开来,间或有几棵上了年月的银杏树,繁茂的树枝上黄色尚未稀疏,树下已是厚厚的一层金黄地毯,红与黄的强烈对比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显得层次分明,其中的建筑也自然多了几分生气和风韵。与红叶的肆意不同,京都的庭院园林则更显冷静与克制,闻名于世的“枯山水园林”就是其中的代表,整齐铺就的沙砾如水,样式各异的石头如山,精心修剪的常绿树和自然生长的苔藓如林,刻意的摆放极富禅宗意味,既是微缩园林景观,更是一座精神园林。
京都的街道大多时候是安静的,只有这四月的樱花季和十一月的枫叶季,各大景点内才会有熙来攘往的人群。我捡起落在地上的一片红叶,别在上衣的纽扣上,喜滋滋的穿梭在阳光明媚的街道上,穿梭在鲜艳热烈的林叶中,穿梭在规整精致的建筑中,在祗园的手水舍旁看身着和服的男女含笑洗手对望,在二年坂的吉卜力共和国与硕大娇憨的龙猫合影留念,在幽静的小店里欣赏精美的清水烧、品尝各种纯正的抹茶甜点,在伏见稻荷大社外的石桥上偷拍立在桥头念经的日本僧人,在二条城的大殿内好奇头戴小礼帽、身穿蓝色裙装校服的小学生记着怎样的秋游笔记……
在异国,看的不只是风景,更是人文。京都,作为日本精髓的栖息之地,想必是了解日本的最佳途径。京都之行,正如我所见,有的是美景,有的是惊喜,有的是赞叹,值得我为其单独一书。然而,诸多过往的事件却又时刻提醒着我这个民族的另一面人格,这种矛盾的情绪让我不敢妄言,却愈发好奇。我想,这次邂逅仅仅是开始,下次重逢必定会到来。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