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昌平

未成年人面对校园暴力伤害该怎么办?

本站发表时间:[2019-07-19]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校园暴力时刻威胁着未成年人的安全,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有效地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严厉地惩治校园暴力的加害人,保障每一个孩子的安全,每一个家庭的幸福。

  下面将从未成年受害人、未成年加害人、其他未成年人三个角度来介绍未成年人应当如何避免和应对校园暴力。

  未成年受害人

  事前预防

  1、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交往能力,要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懂得谦让、保持理智,尽量不去招惹那些容易欺凌他人的人。

  2、可能成为受害者的未成年人通过与同伴沟通,让同学认识到骚扰、折磨他人是错的,那么欺凌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3、受害者要积极与家长、老师联系、沟通。及时向家长和老师反映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帮助解决。

  事中防御

  1、保持冷静:学生们在遇到校园欺凌之后,需要沉着冷静,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压正,一旦内心笃定,就会散发出一种强大的威慑力,让施暴者不敢冒然攻击。

  2、善于观察:冷静快速地分析对方的性格特点,及时想出应对之策。同时一定要记住施暴者的人数和体貌特征,以便事后及时报警或报告老师。

  3、言语策略: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不要去激怒对方,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

  4、利用环境求助:在能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声呼喊,向路人、同学、老师求救,或者想办法引起周围路人、同学、老师的注意。

  5、适时逃跑:利用言语慢慢缓解气氛,为自己争取时机后,及时逃跑,跑向学校、信任的人旁边或者找到附近安全的地方躲避。

  总之:碰到施暴者应尽量保持镇静,不要惊慌,有勇有谋地保护自己。无论如何告诉学生们,最好是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坏人进行周旋,达到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巧妙制服坏人的最佳效果。

  事后防范

  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让老师与家长帮助解决。在问题解决后,一方面可以原谅那些同学,另一方面可以让学校对那些给同学带来身体或心理伤害的学生进行惩治与教育,消除校园暴力伤害的安全隐患。

  未成年加害人

  未成年人应当如何避免使自己成为加害者?

  1、及时与他人沟通: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自己的性格情绪变化,及时与家长、老师沟通自己不正常的情绪变化,让家长、老师帮助自己调节,以避免使用暴力解决问题,成为校园暴力的加害者。

  2、和谐解决问题:当与他人发生矛盾与不快时,可以找对方平静地交谈,或者找老师帮助和谐地解决,而不应该使用暴力手段或者言语侮辱等伤害他人的方式来解决,不能恃强凌弱,要尊重他人。

  3、虚心接受教训:如果因校园暴力而受到惩罚,应当虚心接受批评、教育与惩罚,及时向被害者道歉,弥补自己对他人所造成的伤害,并记住教训,及时改正,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校园暴力中的其他未成年人

  1、确保自己安全:首先自己的安全是第一位的,确保自己不要被误伤。

  2、不要围观:首先围观有可能导致自己被误伤,其次围观可能会使受害者的心理受到更大的伤害,也有可能助长加害人的气势。

  3、寻找合适的成年人帮助:就近向可以快速解决问题的人求助,可以找老师、路人、社会公益组织或者执法机关帮助解决,保证受害人的安全,及时制止加害人的恶劣行为。

  校园暴力是社会不良风气的体现,作为未成年人在面临校园暴力伤害时,应当时刻保持理智,学会自我保护与控制,适时伸张正义,理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拒绝校园暴力,从你我做起,构建和谐校园。


[供稿单位:昌平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