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的提升行政审判质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监督、促进依法行政,近日区法院发布《行政案件司法审查年度报告(2018年度)》,全面总结了2018年度的行政案件审理情况。
一是行政案件收结案数持续上涨。2018年,区法院共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和非诉执行审查案件共579件(含旧存41件),行政案件收案数首次突破500件,新收案件数同比增长44.2%,其中行政诉讼案件上涨了50.8%。审结559件(含旧存34件),总体结案率96.5%,同比增长45.9%。
二是涉诉行政行为类型相对集中。2018年涉诉行政行为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强制、信息公开、要求履行法定职责以及其他行政处理等各类行政行为,但以行政强制类案件最多,共受理172件,占行政诉讼案件总数三分之一以上。其他收案类型排名前三的包括行政登记案件88件,行政处罚案件39件,要求履行法定职责案件31件。
三是涉诉行政机关多元化。涉诉案件共涉及国家部委,市级政府部门,辖区委办局,辖区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村委会共5个层级。其中,受理的58件复议双被告案件涉及自然资源部1个国家部委,涉北京市城管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住建委、北京市卫健委等4个市级行政机关,以及区政府和区交通支队。原行政行为及非经复议的行政行为机关涉及中国政法大学1个中央部属高校,北京市规自委1个市级政府部门,以及15个区级政府部门、16个镇街政府、7个区级政府部门派出机构、1个区政府职能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和1个村委会。其中由于受工业大院清退的专项行动的影响,阳坊镇政府涉诉146件,是涉诉案件最多的行政部门。区政府作为复议机关共涉诉45件。
四是实体判决和撤诉案件均明显增加。从审结的467件行政诉讼案件看,以判决方式结案236件,与2017年的79件相比增加了近两倍,充分保障了当事人诉讼权利。以判决方式结案的案件中,判决行政机关败诉101件,行政机关整体败诉率为21.6%。以裁定方式结案的231件中,裁定原告撤诉122件,与2017年相比增加了76.7%,上述撤诉案件人民法院均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协调工作,有力的促进了行政矛盾的实质性化解。
五是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效果良好。2018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共204件次,其中辖区各委办局正职负责人出庭应诉10件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占开庭案件总数的80.2%。昌平区2018年在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方面处于全市法院前列。薛春江院长主持审理的一起行政案件中,副区长刘长永出庭应诉,有力的推动全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开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并宣传相关法律政策,做当事人的矛盾化解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区法院主要采取以下举措,妥善审理行政案件:
一是依法服务大局,支持“疏解整治促提升”等重点项目推进。严格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要求审查起诉条件,依法审查原告主体资格。加大协调力度,促进拆除违规大棚房行政争议的解决。坚持法律底线,最大限度支持清理整治工作。对事实清楚程序合法的案件,依法快速审理,支持行政机关合法的行政行为,推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开展。
二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依法支持浅山区域违法建设拆除。2018年,审查国土非诉执行案件53件,涉及辖区内流村镇、十三陵镇、崔村镇、阳坊镇、兴寿镇、延寿镇等浅山区域。对包括涉及流村镇瓦窑村违法建设在内的51件案件裁定准予执行,2件因当事人自行拆除违法建设而裁定准予国土部门撤回申请,为行政机关拆除浅山区违法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
三是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并重,依法妥善审理新类型疑难复杂案件。2018年度,区法院依法审结了昌平区首例以村委会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涉强制性产品认证许可的行政纠纷案件,涉养老保险纠纷行政诉讼案件以及涉冬奥会重大工程项目京张高铁征地补偿纠纷等一批新类型及重大敏感复杂行政诉讼案件。同时,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做好维稳工作,上述案件均未发生信访维稳和舆情风险。
四是完善审判团队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加强审判队伍的建设管理,发挥团队优势形成应对合力,建立院庭长牵头、承办法官为主、法官助理有力推动、书记员高效配合的办案模式,提高审判工作效率;积极探索各类行政案件的审判规律,制定类案办理规范;重视协调沟通工作,增强实质性化解行政矛盾的能力;以调研促审判,加强对涉诉案件调研,摸索涉诉案件审理规律,不断提高解决司法难题的能力。
五是积极延伸行政审判职能,提升服务保障能力。通过召开联席会、座谈会等方式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全年行政庭共参加辖区重大问题讨论20余次,与区政府法制办、土地规划部门、食药部门、公安机关、镇街政府等行政机关召开联席会、座谈会30余次。通过外出授课以及组织观摩庭的形式,为区安监局、区人社局、区公安系统、区卫计委以及辖区镇街政府等不同层次的执法人员进行法治培训,促进执法水平的提升。通过司法建议的形式,向区公安局、区环保局、原昌平区质监局、沙河镇政府、北七家镇政府、流村镇政府等机关发送司法建议8篇,指出行政机关在诉讼中暴露出的执法不规范问题并建议行政机关予以改进,同时也得到了相关行政机关的积极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