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昌平

创新法治宣传维度,让民法典“落”到人民身边

本站发表时间:[2020-10-26] 来源:法治昌平微信公众号 作者:
  “加减乘除”拓宽法治宣传维度、服务回天地区居民
  今年以来,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东小口司法所立足职能,不断延长民法典宣传半径,运用“加减乘除”拓宽法治宣传维度、加大回天地区法律服务力度、主动消除矛盾纠纷,持续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
  日前,东小口司法所普法工作人员和村居法律顾问来到北京东和资产管理中心,就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为企业进行法治“体检”,重点针对劳动合同时限、工伤保险、试用期期限等关乎劳动者和企业切身利益的法律问题进行规范,并提出相关法律建议。苏兮是一名刚入职的村居律师,这是他第五次跟随团队深入企业开展民法典宣传。虽说是来给别人普法,但每次他都能了解到新案例,也扩充了自己的知识面。在走访和普法过程中,苏兮发现企业的试用期都是三个月的固定期限,没有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执行,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所签订的劳动合同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60天)。苏兮与普法工作人员一同对该企业存在的试用期期限不规范的问题予以纠正,对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教育。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马上抽调工作人员,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对劳动合同进行严格审查并加以规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
  “试用期多长算合理?节假日加班应该发放几倍工资?这些都是劳动者最关心的法律问题,普法人员来得很及时,针对各种常见问题,帮我们进行了梳理,既让企业管理更规范,又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运用“加减乘除”拓宽普法宣传维度,正是东小口司法所创新推出的一套新的工作模式。“所谓‘减法’,即减轻诉讼负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东小口司法所会联合村居法律顾问、回天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东部分中心、各村(社区)15个法律援助工作站,针对农民工讨薪、工伤、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跟进法律援助服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以点带面推进‘家门口’法律服务圈效能,减轻群众诉讼负累。”东小口司法所工作人员说,像前几天兰各庄村务工人员刘某遭遇企业拖欠三个月工资的问题,村居法律顾问告诉他要把当时的欠条、雇主的实际居住地址、对话录音等相关证据材料收集整理好,必要的时候可以申请财产保全,便于法院审理和执行,以最快的速度讨回薪酬减轻负累。
  “我们说的‘除法’,指的是消除矛盾纠纷,完善保障设计。即通过加入企业交流微信群的方式宣传普及,与企业负责人、企业员工建立直接联系,日常相关法律知识。”工作人员举了个例子,比如像经济补偿,因劳动合同到期终止不再续签,或者用人单位原因导致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工作不满半年应给半个月工资补偿,工作满半年不满一年应给一个月工资补偿。通过微信群推送类似案例和对应法律条款,让企业和劳动者能在潜移默化中知法、懂法,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劳动纠纷。
  “通过这套体系相对完整、内容接地气的普法宣传模式,我们司法所确实为回天地区群众解决了不少法律问题。”东小口司法所相关负责人说道。
  截至目前,东小口司法所发放民法典读本、法治宣传品共计500余份,开展法律咨询50余人次,为企业查找风险点及提出法律建议20余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带领普法工作人员和村居法律顾问深入企业,加大宣传频次和深度,为优化营商法治环境持续助力。”东小口司法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民法典进机关 学法用法正当时
  为深入推进《民法典》学习宣传,推进民法典“落下去”“活起来”,近日,北七家镇举行机关干部学习会暨民法典专题讲座,镇机关干部共100余人参加学习。
  讲座由镇司法所所长牛玉明主讲。牛玉明详细解读了民法典的立法背景、重大意义、体系结构,对民法典紧贴疫情防控、高空抛物坠物、手机APP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等社会热点进行的回应一一“以案释法”进行宣讲,对民法典明确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地位、民法典的绿色原则和绿色条款体系等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的法律保障提出建议,最后以一则动画短视频“嗨,我是民法典”巩固学习效果。
  作为全民守法的“关键点”,机关干部在推动法治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北七家镇将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工作来抓,全机关学法、用法的法治氛围日渐浓厚。通过收听讲座,大家一致表示,要学习好、宣传好、运用好民法典,将学习民法典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服务于市区重点工作。


[供稿单位:昌平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丁彧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