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检察院三个普法团队获评
北京市检察机关法治宣传教育
“十进百家、千人普法”主题活动先进团队
★ 第七检察部 ★
★ “常春藤”法治宣传教育团队★
★公益诉讼法治宣传教育团队★
第七检察部
该团队普法有计划、有重点、有方法、有内容,采用了目标化、定制式、多样性、外脑式普法,切实实现了普法“有创意、有声势、有影响”。
一、加强领导、全员上阵,普法队伍充实
该团队全员参与普法,由专人负责台账登记及资料整理,检察官负责实际普法活动,助理协助检察官开展普法活动的责任分工,形成台账+方案的工作机制。
二、突出重点、创新载体,普法效果显著
在制定的普法方案的基础上,该团队将商户实际法律需求与检察职能紧密结合,通过开展讲座、座谈、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抓住宪法日、民法典颁布等关键时间节点,以案释法、宣传检察职能、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答群众法律疑问,得到了楼宇商户和周边群众的肯定。
三、扩展延伸、服务发展,普法辐射广泛
普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该团队与珠江摩尔国际中心、高德大厦、乐普大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普法联系。在珠江摩尔国际中心不仅对商户进行犯罪预防,还对周边群众进行普法宣传,实现了“普法一次,普及一片”的效果,该国际中心内的刑事犯罪发案数从2018年8件14人降至2020年的0。
“常春藤”法治宣传教育团队
我院积极践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立足法治副校长工作,整合预防资源,2016年成立了“常春藤”法治宣讲团,法治宣传工作覆盖全区近30所责任学校。
全面统筹部署,落实法治预防责任。积极落实市院及昌平团区委法治宣传工作精神,由第一检察部未检组牵头制定《法治副校长工作办法》及年度工作计划,召开法治副校长工作会议,安排检察业务标兵开展专题培训,分享工作经验,督促法治副校长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入校工作任务。
普法进校园,拓展法治宣传范围。我院常春藤法治宣讲团积极与责任学校对接,多次走进北师大昌平附中、实验小学等30多所学校,开展60多场禁毒宣传、自护教育等主题宣讲活动,现场受教育人数达36000余人,在线观看直播达5000余人,获得学校师生一致好评。
领导带头示范,深化法治教育效果。2019年起,我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马天博亲自担任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的法治副校长,全体班子成员以及中层领导干部均担任法治副校长,体现了我院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视,充实了我院法治课师资的力量,提升了中小学对于学生法治教育的关注,为我院向辖区未成年人输送更优质的“检察法治产品”提供了坚实保障。
公益诉讼法治宣传教育团队
2018年以来,昌平院公益诉讼宣传团按照市院和我院关于“十进百家、千人普法”的部署安排,认真落实《北京市检察机关深入开展公益诉讼专项宣传活动实施方案》,以“十进百家、千人普法”法治宣传主体活动为载体,进机关、进景区,宣传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传递公益保护新理念,进一步提升公益诉讼社会认知。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不断丰富法治宣传产品
始终将宣传工作列为每年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重点内容,主动发力,积极谋划,进一步提升公益诉讼社会认知。向院党组汇报公益诉讼专项宣传活动,做好宣传任务分解,制定宣传工作计划,突出宣传重点,规划宣传时间。制定《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深入开展公益诉讼专项宣传周实施方案》,确定了“六个一”的具体任务安排。
高效有序,突出重点,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宣传。一是强化沟通汇报,切实提升宣传质效。积极向行政机关进行司法体制改革和公益诉讼职能宣讲,争取行政机关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二是深入基层一线,增强群众广泛认知度。结合“十进百家、千人普法”活动,推动公益诉讼普法活动进机关、进景区。该团队共开展“进农村”“进机关”“进景区”等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共25次,受众人员10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寓传于教,提升行政检察影响力。团队成员多次受到区人大常委会、区司法局、区法院邀请前往各单位讲授法治课或者开展讲座。
丰富形式,积极尝试,努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深刻把握宣传规律,充分发挥融媒体平台优势,灵活运用好网络短视频、H5、网络直播等新型宣传方式,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形成具有昌平特色的公益诉讼宣传经验。积极尝试新媒体宣传模式,共制作完成《公益诉讼的正确打开方式》《昌平检察公益诉讼》等9期微信宣传稿并在我院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大公益诉讼宣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