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旅游市场价格明显回落,不少市民瞄准这一时机准备出行。“百元高品质团游迪拜,绝无强制购物”、“百元机加酒,自助游韩日”、“投入5万元能免费旅游1次,半年返还本金。这些诱人的宣传口号尽管诱人,但背后深藏陷阱。近日,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发布类案通报,通报提到,除了低团费骗取保证金外,还出现了旅游基金和虚拟货币等形式,应当引起广大出境游旅客的注意。
超低价格吸引旅客参团人回来了“保证金”没了
国内旅行社为了防止出境游客在境外旅游时出现滞留不归行为,会要求游客在出境前向旅行社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作为担保,现在这已成为出境游行业不成文的惯例。
旅行社要求每位游客缴纳的“保证金”一般都在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这使得一些不法旅行社就将主意打在了“保证金”上,而为了能够吸引旅客,这些旅行社均打出低团费的招牌。
去年春节过后,秦某某的旅游公司推出5天4夜日韩个人自由行项目,含往返机票和酒店,韩国团仅1000元、日本团1500元,收取旅客保证金在每人3至5万元不等,承诺45个工作日内退还,而旅行社要求这些保证金均要通过银行转入秦某某的个人账户。旅客旅游回国后,按照合同约定向秦某某索要保证金时,秦某某却多次找理由拖延还款,再后来干脆外逃。
投资旅游基金办年卡看中旅游权益勿忘本金风险
近年来,各种新兴投资项目不断涌现,一些不法旅游企业也搞起了所谓的融资创新,吸引客户对其旅游公司进行投资,允诺一定的出境游权益,而实际则是盯准了旅客投资款。
“投入5万元能免费旅游1次,半年还回本金。投入10万元能免费旅游4次,一年退回本金。”这就是一家旅行社的宣传口号。
2017年春节刚过,张女士了解到这家旅行社举办回馈老客户活动,每人缴纳10万元的旅游保证金办理年卡,即可在2年内不缴团费,享受“2+2”套餐,选择两条长线、两条短线项目出游,保证金1年后全额返还。
受公司业务员“免费旅游”的说辞鼓动,张女士觉得条件很优惠,为其本人和丈夫支付了20万元旅游保证金,选定澳新、欧洲三国两条长线,巴厘岛、加勒比两条短线。
2015年末,约定的保证金退还时间将近,张女士却接到业务员通知,公司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按照约定应当退还的40万元保证金全都打了水漂。
检察官提示:选择正规有资质的旅行社
从已发案件来看,一些公司、个人无旅游行业经营资质,甚至根本无力提供旅游服务,通过挂靠、合作等方式,接收游客后转包其他旅行社,游客权益极难保证。
广大旅客在选择旅行社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有资质的旅行社,在签订合同时应仔细查看条款细节,对于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甚至服务成本的团费报价、明显过高的保证金数额要求、提前收取大额服务费、入会费等行为应当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