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巡逻车后
一开就是一天
辖区内大大小小的事
都在他们的管辖范围内
他们是配合默契的“黄金搭档”
也是辖区安全的守护屏障
他们是永外派出所第二社区警务队
巡逻车组民警陈红、侯晓林
"在巡逻车上的这几年,两位同志养成了良好的默契。对他们而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化解群众的矛盾、积极为群众服务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永外派出所辖区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陈红和侯晓林时刻都要注意观察辖区内情况。陈红说自己和搭档“上了巡逻车后就很难下来了”,每天不分昼夜,巡逻车穿梭在辖区内,红蓝警灯不停的闪烁,那是带给辖区群众的一份安心和安全。
当问到陈红和侯晓林合作了多少年,他们相视一笑,都说自己记不清了。陈红今年50岁,侯晓林今年53岁。这两个年龄加起来超过100岁的人,是永外派出所第二社区警务队巡逻车组的民警,也是同事们眼中妥妥的“黄金搭档”。
一大早,派出所刚点完名,他们便匆匆登上巡逻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盘查、卡口设点、接到警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这些都成为他们的日常,有时候遇到紧急警情,点名还没结束,侯晓林和陈红就要及时响应、迅速出警。
傍晚简单休整后,晚上10点,他们又要登上巡逻车,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保障辖区内的安全。他们按照分局要求坚持最大限度地在辖区开展巡逻、盘查,最大限度地保障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增加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2018年7月,他们在巡逻时接到警情,北京南站附近一中年男子醉酒闹事,他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醉酒男子酒气冲天,借着酒劲“在站台里撒泼”。“黄金搭档”在盘问时发现男子腰间藏着一把管制刀具,他们立即将该人控制并带回派出所,将可能出现的危险扼杀在摇篮里。
协调矛盾、解决纠纷,化身群众的调解员
处理案件现场只是两位民警工作的一部分,更多时间他们要面对的是辖区内群众的矛盾纠纷。
巡逻车里的对讲机更是静不下来,里面传递的任务更多是“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新入住的业主装修,偏偏选在了周六,楼下带孩子的业主不满意,一个电话打到了派出所,要求民警来解决。接到报警后,二人驱车前往现场,告知装修方可以选在周一到周五装修。
原以为事情顺利解决,可周一他们又接到了孩子家长的投诉,对方称孩子在上网课,装修影响孩子学习。他们便又回到现场,把楼上、楼下的住户和装修方叫到一起重新商议。
这样的警情一天能接到数十起,对他们而言,无论大事小事,警情就是命令,他们的巡逻车都会快速到达。
处理事件多了,陈红和侯晓林找到了窍门。侯晓林性子急,负责严词震慑;陈红更有耐心,负责悉心劝导。两个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配合非常默契,成为派出所化解辖区日常矛盾的一道风景线。
关爱老人、热心帮助,积极为群众服务
在日常出警工作中,陈红和侯晓林还经常接到群众的求助警情。他们有的是独居老人,有的是无助妇孺,“黄金搭档”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热心地为群众提供帮助,解决困难。
10月初的一天,正在辖区设卡盘查的二人接到一个警情:一名独居老人报警求助。赶到现场后,发现报警的是一名60多岁的老人,没有直系亲属,妹妹和侄子经常到家中探望。当天老人准备方便时,不小心摔到床下,造成大小便失禁。
二人立即将老人扶上床,在帮助联系社区和亲属的同时,细心地为老人擦洗身体、整理房间,直到社区人员和老人的妹妹赶到,二人才悄悄离开现场。
辖区内还有一位老人经常给派出所打电话,经了解,这名老人内心比较孤独,精神状况不太好。
前不久,老人又打电话来称自己被打。经向老人女儿电话核实,得知并没有此事,但两位民警仍然到达现场。聊天后,才知道老人只是想找人聊聊天。后来,陈红和侯晓林再接到老人电话,只要没有紧急情况,一定会去陪老人家聊聊。
春去秋来,这对“黄金搭档”
始终活跃在辖区的大街小巷
巡逻路上
他们还将用自己对人民群众的爱心、耐心
和对首都公安事业的决心
不断书写他们平凡又不平凡的故事
对“黄金搭档”而言
对东城公安民警而言
群众的感谢
是坚持努力的最大动力
群众的危难
是奋不顾身的充分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