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群众办实事|公证解民忧 服务暖人心
今天是母亲节,妈妈们的不易,朝检君都懂,但涉及到育儿问题可不能“佛系”,还要慎之又慎!
我院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发现,家政行业存在着经营管理不规范、家政人员培训考核不到位、如实报告义务履行不到位等问题,最终酿成喂食不当、殴打婴幼儿甚至过失致死等严重后果。
家政服务高需求,“口口相传”靠不住
如今,多元化、个性化的育儿需求不断涌现,但高质量、专业化的有效供给却难以匹配,居民家庭大多是通过亲朋好友的推荐来雇佣育儿嫂,但熟人介绍也并非“保险箱”。
朝阳检察院办理的一起虐待被看护人案件中,某月嫂为了让自己睡个“安稳觉”便给所看护的未满月婴儿喂食安定药物,由于作案手段隐蔽,不易被雇主察觉,且婴儿因服用药物后少哭不闹,甚至得到雇主的肯定并推荐给了自己的亲朋好友,殊不知熟人之间的“好口碑”竟成为了“问题月嫂”的“指路标”。
“正规”培训不正规,“权威”背书不权威
在月嫂培训行业,七天速成、包发证书、自定级别等“潜规则”似乎已经成为“常规操作”,不少家政企业正是利用当前并不存在统一的育婴师认证,而在所谓的“培训证书”上“费尽心思”:落款单位多冠以“全国”、“中心”等字样,极易对消费者和求职者造成双重误导。
朝阳检察院办理的一起过失致人死亡案中,某家政育儿服务人员因喂食不当、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造成一名八个月大的男童窒息死亡。经查,其取得证书的时间明显早于参加培训的时间,暴露出家政企业开展的培训流于形式、考核松散敷衍,最终酿成悲剧。
推荐签约“一条龙”,人品技能难保证
家政公司一端连接市场需求,一端连接用工资源,在客户与家政人员之间“一手托两家”,不仅积累了不少家政人员的求职信息,而且登记了大量居民家庭的用人需求,可以说家政公司才是信息交换过程中的“最大赢家”。作为中介方,家政公司应当按照《民法典》的要求,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遵守诚实信用原则。
然而,在本院审查的另一起虐待被看护人案中,发现某家政公司在对所推荐人员的从业经历、技能水平、培训情况、消费者评价等情况均不明确的情况下即向客户进行推荐,且双方并未依照公司章程及行业惯例签订中介合同,最终造成被看护的两岁男童遭家政人员殴打。
为帮助居民家庭识别家政育儿服务的常见误区,朝检君将与大家一道:破解家政密码,守护母婴安全。
信息眼花缭乱?
官方查询证口碑!
不少家政企业推出了月嫂花名册、月嫂金牌榜等,对家政服务人员按照级别进行推荐。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才能找到真正满足家庭实际情况的放心人选,才是关键所在。
对此,商务部推出了家政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在家政信用查(消费者端)APP或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中,消费者可通过“家政服务员信用信息查询”功能,对家政服务员信用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经服务员授权后即可查询该名家政服务人员的信用信息,包括犯罪背景核查结果、从业、培训、健康和保险等信息。此外,还可以在该平台上查询家政企业的信用信息,实现知情消费、放心消费。
证书五花八门?
国家资质不可信!
不少家政企业在宣传中打着“国家单位”、“统一认证”的旗号,试图通过擦边球式的宣传标语提升品牌影响力。但这些写着“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等的证书真的能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定心丸吗?在2017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68号)中曾规定“育婴员”、“保育员”作为水平评价类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由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进行认定。但在2020年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目录有关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0〕80号)中,拟将“育婴员”“保育员”于2020年9月30日前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也就是说,目前并不存在育婴育幼行业的统一职业准入资格,不再由政府或其授权的单位认定发证,而是转化为社会化等级认定,由用人单位和相关社会组织按照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开展等级认定,接受市场和社会的检验。
因此,即便家政企业或家政服务人员出示了所谓的“高级育婴师”等培训证书,也不能作为认定育儿嫂技能水平的绝对依据。对于消费者来说,将此类“证书”看作是育儿嫂曾在家政企业进行过培训的证明更为合适。
签约一头雾水?
合同范本作参考!
如今,不少家政企业推出了“包贴心”服务,即通过与消费者订立中介合同,帮助消费者推荐家政服务人员,若在试用期内不满意可免费推荐其他人员直至确立服务关系。但要想通过这种方式真正实现省事、省心、又省力,还需要消费者明确合同目的、读懂合同条款,用好“中介合同”。
以北京市家政行业为例,在北京市家政服务协会官网的政策法规一栏中,发布了由北京市商务委员会编制的《生活性服务业行业标准规范汇编之四:家政服务行业》,其中展示了三类家政服务合同的范本,不仅包含中介制的服务合同,还有员工制、派遣制的合同范本供消费者参考。在与家政企业、家政服务人员签订合同之前,不妨先参照此类合同范本,为自我权益保护加一道“安心锁”。
家政服务业事关百姓福祉,既是爱心工程,也是朝阳产业。雇主和月嫂作为同一个屋檐下“最熟悉的陌生人”,唯有彼此信任,才能形成紧密关系,共同护航孩子的健康成长。我院第七检察部作为专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业务部门,将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引导家政行业规范化发展,倾力守护母婴安全,为未成年人保护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