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东城

【永远跟党走】百年党史•“声”动人心——东城检察院政治部党支部《诵读长征》

本站发表时间:[2021-10-28] 来源:东城检察微信公众号 作者:

  原标题:【党史学习教育】百年党史“声”动人心——政治部党支部《诵读长征》

  编者按

  追寻红色记忆,声音打动心灵。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东城检察院暨开展“学党史 庆华诞——追寻声音中的红色记忆”党史学习教育特色主题活动后,各党支部将继续开展“一支部一声音”系列活动,形成“百年党史 ‘声’动人心”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各党支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撷取历史中的红色记忆,重现红色经典、砥砺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继承发扬伟大长征精神

  2021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85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它将载入史册。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雪地讲话”第一次对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

  今天政治部(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党支部通过诵读“雪地讲话”这一86年前的经典讲话形式,致敬先烈、体悟初心。

  一次惊心动魄的征途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冲破国民党上百万兵力的围追堵截,并且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激战腊子口,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穿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克服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等错误,纵横十余省,行程二万五千里,胜利到达陕甘宁地区,实现了红军主力的大会师。

  这场惊心动魄的远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罕见的。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胜利。在此过程中,还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长征中的感人故事

  丰碑永驻,精神永存

  红军队伍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雪地里艰难前行,一名冻僵的老战士静静倚靠在老树旁,只有一件单薄的破旧衣服紧紧贴在他的身上,厚重的积雪压得他一时认不出相貌,但他依然透露出自然镇定的神情,丝毫也体现不出严寒对他的侵袭。当他被将军发现时,他早已被冻死。当将军愤怒寻找军需处长时,才发现这位已经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他在战争艰苦时舍己救人,为他人奉献的革命主义精神,已立成一座永不腐朽的丰碑。“口粮送人,不舍己餐,寒衣送人,不留己穿。如此军队,如此党员,赢得日月,换了新天!”这是对军需处长丰碑的颂文,同时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员的勉励。

  “半条被子”折射出长征路上鱼水情深

  1924年11月上旬,在湖南省汝城县,三名女红军借住到村民徐解秀家中。这段时间里,三名红军将打土豪得来的衣物粮食分给她家,还帮她烧水煮饭,闲时拉家常,讲革命道理,宣传红军是穷人队伍,叫老乡们不要怕。当三名红军发现徐解秀家中只能垫稻草,铺破席时,立刻将她们仅有的一条棉被,与徐解秀母子合盖。几天后红军大部队出发,女红军决定将唯一的被子留给徐解秀家,当徐解秀不肯时,红军用剪刀将棉被剪成两半,并对她说:“红军同其他当兵的不一样,是共产党领导的,是人民的军队,打敌人就是为了百姓过上好生活。”

  后来徐解秀回忆此事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棉被,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今天我们更要坚定道路自信,兑现党的誓言与承诺,同人民风雨同舟,命运与共。

  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

  1935年5月29日在泸定桥头,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起开火,二连担任突击队,连长和二十二名突击队员,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身后的三连战士,除了武器每人还背着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面对敌人猛烈的火力时,在千钧一发之际团长和政委的喊声传来:“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了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冲过炮火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仅用了两个小时,红四团英勇夺下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的决定性胜利。在这过程中,甚至连二十二名勇士的姓名都未来得及记下,在后续的长征路上,多数同志都先后牺牲。

  就是有了这样的战士,在党的号召下英勇前行,坚持着心中的革命信念,红军主力才可以奔赴抗日的最前线。泸定桥也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在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在革命历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继承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胜利。同时也使我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这是血的教训和斗争考验中得到的真理。

  一次次历尽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一次次突破生死绝境,涅槃重生。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苦难走向辉煌——85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取得万里长征的光辉胜利,谱写了气吞河山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的确,每代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历史使命,新长征永远在路上,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在建党一百周年,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伟大成就。

  一百年来,我党延续长征精神,形成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长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革命的胜利,也是党的理想与信念的胜利。政治部(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党支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始终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将成果体现在专业化人才培养、干部梯队建设、先进典型选树、以党建带队建、老干部关心关爱及警务科技信息化保障业务工作中,全心全意为大局服务。我们将始终保持一颗勇于奋斗的热忱之心,将革命精神贯彻始终,为下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前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积极做好检察政治工作,推动检察工作自身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供稿单位:东城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