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京法先锋| 闫薇团队:不负韶华 不负民心
她,温柔中有利落锋芒,敢于当先,从不怯场。
她,带领她们,不负韶华,扬帆远航。
她们时刻准备着,不断刷新案件的审理周期;她们每天忙碌着,把法律送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她们不断奔跑着,让法治的足音更加铿锵。
这就是闫薇法官和她的速裁团队。
闫薇于2009年进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工作。因工作表现突出,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并被授予“东城区优秀法官”,“东城区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北京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在2021年5月被授予“首都劳动奖章”;所带领的团队被评为2020年度北京法院“十佳调解速裁团队”,并被《中国妇女杂志》以《和风细雨化纠纷,速裁“女团”高效解民忧》为题进行报道。
为民在心,丹心映天平
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闫薇团队从未懈怠过。自2016年至今,闫薇承办民商事案件3000余件,含大量涉民生、疑难复杂案件。她曾妥善处理多件“涉军停偿”案件,在保障军地双方合法权益基础上,为军队如期完成全面停止有偿服务任务提供坚实司法保障。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承办多起相关案件,切实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为市区中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和正义,为了这一共同的目标,闫薇带领法官助理刘杰、书记员冒南君、孙墨,在基层审判的岗位上蓄势发力、一往无前。
闫薇经常对团队成员说,“你的一个案子,可能是别人的一辈子。我们要对得起经手的每一个子。”
在一起争夺抚养权案件中,父母都要求孩子跟随自己生活,多次调解均以失败告终。因为孩子已经年满8周岁,判决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所以,闫薇约了时间和孩子交谈。为了舒缓孩子的紧张情绪,将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闫薇团队进行了全面考量和周密部署。她们把谈话的地点定在了法院附近的小公园里,谈话时间定在周五下午,因为第二天就是周末,孩子的心态会更加放松。谈话之前,大家做好了应急预案。比如,见孩子的时候大家要换下制服、穿上便装;依照性格不同进行有效分工,有人负责交流,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安抚孩子情绪,还有人负责与孩子父母沟通,告诉他们相关安排。
最柔软的东西常常蕴含着坚实的力量。就在谈话前一天,闫薇突然接到了孩子母亲的电话。她表示,她与孩子父亲愿意调解解决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因为他们看到了法官对孩子的用心,作为父母更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做出对孩子最为有利的决定。再次进行调解时,两人没有了对抗的情绪,均表示无论案子结果如何,都感谢法官作出的努力。
闫薇耐心细致的工作,让百炼钢化成了绕指柔。她形式多样的调解工作,法官助理刘杰帮她总结为“冷却降温法”、“换位思考法”、“证据渗透法”等等,大家深知调解背后,都源于闫薇怀揣着社会大局、公平正义,基于对法律关系和法律适用的准确把握,对客观事实和行业规律的尊重,将心比心,最终赢得真心。
闫薇的庭审过程也彰显了这样的司法智慧,她说多询问一些细节,多倾听一些陈述,多释明一些法律,案件可能会产生柳暗花明的良效。就是这多走的一步,让纠纷的解决更快了一步,让群众对于公平正义的感受更进了一步。曾经有当事人在经历过闫薇团队的庭审后,不由得赞叹,“你们站在那里,即使不说话,都让人十分安心”。
责任在肩,柔肩挑重担
一年审结一千余件案件,涉及所有民商事案由,对年轻法官和团队成员来说充满挑战。作为速裁审判的排头兵,她承办的案件有的涉及社会平安稳定,有的涉及劳动者民生权利保护,有的涉及行业领域改革,有的涉及重点旅游商区建设,其中不乏人数众多的疑难复杂案件。司法改革以来,闫薇在变局中求破局。团队依托“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机制,形成“以‘勤’为核心加速案件审理,以‘合’和‘慎’为两翼为案件质量保驾护航”的特色工作法。2020年,闫薇带领团队,处理涉案标的超6.6亿元,做到了无一发改,无一错案。
在闫薇的办公桌上,日程安排本密密麻麻写着案号、案件进度和注意事项等,一页页沟沟壑壑的纸张记述着闫薇带领团队辛勤办案的每一个日日夜夜。
2020年,闫薇承办了涉及重点旅游商圈30余处商业用房租赁纠纷案件,涉及标的3000余万元。因涉案商铺地处东城区重点文化和旅游商圈,案件标的较大,涉及商铺较多。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双方企业的经营,也很可能影响区域旅游形象。“如何将影响降到最低”,成为摆在闫薇面前的难题。为了摸清情况,闫薇组织了首次谈话,并对每一商铺的合同履行情况、租赁时间、欠租情况等进行了梳理,30余个案件,整整3天,30多个小时。
在闫薇的努力下,双方从最开始的针锋相对,慢慢地清楚了彼此的困难和症结所在。“以诚相待就是转机”,闫薇凭借对案件的敏锐直觉,察觉到案件和解的曙光。闫薇告诉团队成员,原、被告之间曾经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均有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被告并非无法继续经营,调解可能会为双方企业发展赢得喘息。
通过多次线上、线下沟通,双方终于握手言和。当事人双双称赞,闫薇以女法官的细腻和敏锐,诠释了“硬核”担当。案件的圆满解决,是闫薇法官对当事人利益的全面考量和保护,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优化首都营商环境的生动写照。
担当在行,笃行方致远
闫薇常说,一支坚韧的团队才能打硬仗。她善于发现团队成员的优势,因人制宜、合理分工,才使得整个团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有担当、有责任,也让这个扎根审判一线12年的年轻法官,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闫薇知道,法官不能只埋头办案,还要抬头看路,成为法治的讲述者和传播者。她积极履行社会职责,带领团队走进社区、街道,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案例,让基层审判成为推动《民法典》实施的前沿阵地;
作为法治副校长,她录制普法视频、开展普法讲座,将法律条文转化为有趣歌谣,为青少年播撒法治信仰的种子;她创新普法形式,国庆期间录制“黄金周”普法宣传视频,助力涉旅纠纷诉源治理。
为了推动审判更进一步,闫薇积极带领团队开展调研,积极撰写学术论文、案例分析等,在一次次笔耕不辍中,她和她的团队有成长、有所思、有可为。在闫薇的眼里,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司法裁判,并不止步于某一个案件纠纷的解决,应该对行业与社会发展趋势形成正确指引,这也是她和她的团队一直追求的目标。
“不负韶华,不负民心”,这是闫薇从事司法工作和速裁审判的铮铮誓言,也是她和团队的拳拳初心。她将带领这个年强的队伍,继续开拓司法视野、不断探索司法服务新举措、提高基层司法治理能力,为首都发展贡献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