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守方圆,
守的是人民的心。
是柏树,植根天坛,冬夏青青。
你在浓荫下走过,向我微笑,
是美好,可以依靠的温热。
@郎君榆 天坛派出所
2023年第一季“东警先锋 · 忠诚卫士”
提到郎君榆,天坛派出所的同事们就会冒出很多称谓。比如,“郎老师”“老黄牛”“熬夜机器人”......
拥有无数称谓的他,一直都是天坛派出所的“全能选手”。
2005年,郎君榆考入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涉外警务专业。自此,就在“学霸”的路上越走越远。2009年,又攻读了公大国际法专业硕士,还拿下了通过率仅20%的国家司法考试。
“郎老师,这案子具体用哪款法条来着?”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条,第***项.......”在一旁忙活着的郎君榆脱口而出。随后,他又向同事详细讲解了法条的适用范围。
短短几句,郎君榆的回答就消除了同事所有的疑问。
每天,这样的场景会时不时地出现,而郎君榆总能第一时间帮助同事答疑解惑。就这样,在办公室“郎老师”的名号叫响了,“郎老师”就是一本法律条款“活字典”。
2016年,刚到天坛派出所,他就解锁了一个称谓,“口译王”。
原来,郎君榆刚到所的时候,正好赶上漂洋过海来寻找“警察爸爸”的美籍华裔女孩霏霏。学外语专业的他,被指定为霏霏的翻译。
郎君榆帮着霏霏和大家交流,不仅翻译,也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了民警侯祥炜和霏霏之间感人的故事。而这,也让刚来天坛派出所的郎君榆,更深刻地懂了什么是大爱无言、平凡质朴的“柏树精神”。
天坛派出所的七年里,郎君榆就像一棵柏树一样,在这里扎根,成长。“郎老师”“老黄牛”“口译王”“熬夜机器人”......
其实,一个个称谓的背后,是他对这份事业的无限热爱,这份热爱早已化作不竭的动力,不断的锻造和磨砺自己。
大家说我会很多,但是天坛派出所带给我的成长更多!
从2016年来天坛派出所,郎君榆数了数,自己参与抓获的违法犯罪分子有400多人,平均下来,每年破获的大大小小案件有60余起。
何为“尖刀”=敏锐+细致+演技?
在侦办一起案件时,郎君榆从复杂的线索里发现了一件事,不太正常,嫌疑人的账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笔转账,进行黄金买卖。
敏锐的他似乎嗅到了什么,通过抽丝剥茧地取证调查,一起以购买黄金进行洗钱的犯罪活动浮出水面。
这时候,正忙着侦查工作的郎君榆,接到电话,“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想你了......”
接到女儿电话的郎君榆,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三天没回家了。
又是一周的蹲守、调查、跟控,已经完全具备了抓捕条件。
“各位,打起精神,这次嫌疑人可能有凶器,一定要注意安全......”
摸清了嫌疑人情况后,郎君榆带队抓捕。由于前期准备充足,很快就将嫌疑人拿下,并立即开展了突审。
突审时,民警掌握了另外一名嫌疑人的线索,此时正在周边等待接头,而且从没见过面!郎君榆果断乔装,与另一名嫌疑人接触。
郎君榆的乔装成功了,在嫌疑人没有任何察觉的情况下,将其抓获,现场起获了涉案黄金2.5公斤。
当时挺悬的,因为时间特别紧,没办法判断接头的人是否有凶器,摁了我才感觉有点后怕!
接触过郎君榆的人,都会觉得他质朴,对谁都客客气气,从没见他闹过脾气、冷过脸。
有了工作任务,他从来都是,“好,您放心!”。
有一次,他在抓捕嫌疑人时右手受伤了,回单位还没顾上处理,又带队去执行勤务。
一直到深夜才回来,卸下装备,这才发现右手已经肿的像个馒头,简单擦了点药,便倒头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他又继续带着打击队小伙伴,奔赴河北邯郸办案去了。
这两年,所里的青年民警越来越多,而他也熬成了“老大哥”,又充当起了“郎老师”这个角色。
经常给大家开小灶,讲法规法条、侦查口诀、办案经验、审讯技巧,倾囊相授。
我想像一棵柏树一样,扎根在这里,成长在这里!
天坛的柏树厚重
因为它的根系扎的很深
大爱无言
平实质朴
一代代天坛人
许笃行不怠
赓续着岁月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