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房山

房山法院诉前调解助力19名农民工讨回劳务费近110万元

本站发表时间:[2019-07-12]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河北人民法庭第一法庭内,9名从外地赶来的农民工当场拿到15万元劳务费。包括这9人在内的19名农民工,通过当庭履行、限期给付、当事人私下签订协议等方式获得劳务费近110万元。

  事情还要从一年前说起,2017年至2018年期间,杨先生及其他18名农民工从河南、河北、四川等多地来到北京市房山区,在某棚户区改造项目从事劳务工作。然而,项目结束后,杨先生等人的劳务费却迟迟没能到账……

  大家多次催要依然没有结果,不得已,杨先生等人起诉到河北人民法庭,向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承包公司、劳务公司及包工头索要被拖欠的劳务费近110万元。

  河北人民法庭庭长王俊伟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决定为农民工立案开启“绿色通道”,简化立案流程,对农民工的诉讼进行指导和释疑,确保能够当即审查、当即立案。

  同时,积极引导19名农民工做出诉前保全申请,法庭同步启动了对被告财产的诉前查控。考虑到案件涉案人数较多、案情复杂、证据繁杂、涉及多种法律关系等因素,河北人民法庭在王俊伟庭长的指挥下,成立临时专案调解组,由具有多年涉众调解经验的驻庭人民调解员张宝勋负责调解,速裁法官陈永富负责对调解进行指导。

  充分了解了这些情况后,陈永富法官和张宝勋调解员采用“摆事实、讲道理、解疑虑、化危机”的调解技巧。

  针对原告、被告的不同需求,分别采取电话沟通、现场约谈等方式。法官和调解员聆听原告的诉说、与原告换位思考、针对原告的具体情况分析给付方式的利弊。

  被告那边也及时了解情况,法官和调解员多次对三名被告进行法律释明、详细分析拖欠工资的不利后果,并适时对其拖欠工资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因为案件涉及原被告人数众多、案情复杂,承办法官和人民调解员先后经过近百次的沟通,案件事实终于得到还原,原被告双方一直有争议的诉争金额和给付方式也有了定论。

  最终,5名农民工与承包公司自行达成调解协议,撤回起诉;5名农民工与包工头通过法院出具调解书的形式,达成限期给付调解协议;9名从外地赶来的农民工当场拿到了劳务公司给付的劳务费近15万元。

  作为北京市房山区唯一的山区法庭,河北人民法庭辖区内有多个棚户改造项目,涉棚户区改造案件时有发生,河北人民法庭干警一直坚守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初衷,身体力行、尽职尽责地为民公正司法、伸张公平正义。


[供稿单位:房山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