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苑社区居委会吗?我是南里小区的租户,我们一家人要从外地返京上班,社区能不能让我们进来?”“我是一名单位员工,企业马上要复工了,复工手续如何办理啊……”每天一大早,南苑街道诚苑社区办公室电话铃声不断。作为社区“当家人”的诚苑社区党委书记孙亚丽已经记不起接过多少电话,耳朵都听热了,嗓子沙哑了,可她还是不厌其烦地细心予以解答和说服,目标只有一个:“管得住、控得牢、不失管、不漏管。”
恒心 守好社区“大家庭”
南苑街道诚苑社区是典型的“混合式”社区。面对社区面大户散、互不相连,疫情防控风险点多的严峻考验,孙亚丽打主动仗、下先手棋,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排兵布阵”,组织19名社区干部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召集小区物业、发动社区志愿者队伍等,念好“早、细、实”防控三字经,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小区里不仅有944户居民,还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民小超市,无形中聚起了人气儿,社区防控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孙亚丽所说的这个防控卡点位于诚苑社区南里门口,这里不仅是本小区居民出入的唯一通道,也是周边红房子、槐房、西宏苑等社区居民看病开药的“必经之地”。
孙亚丽面对社区人手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积极发动在职党员、党员志愿者力量,担起看家护院的责任,打造疫情管控“加强版”,统一要求防控岗人员“多问一句、多写一笔”,针对就医人员设立单独信息台账,在登记个人基本信息时适当延伸,连同社保卡号、就诊科室等内容一并采集,确保让疫情防控“有据可查”。
细心 80多页防控日记记录抗“疫”进展
“大年初一,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们不怕疫情,一起奋战,在社区进出口做防疫宣传。感动、感谢!”“大年初二,社区要在三天之内,完成社区所有住户的摸排和登记工作。”……
孙亚丽本不离手,防控工作日记里80多页的文字,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抗疫。从大年三十至今,回家次数屈指可数,一头短发即将变得齐肩长,每天与社区干部一起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三天内把3083户情况全部细致摸排过一遍,而且每日实时掌握数据动态变化,帮助居民解决临时性、突发性困难,最多的一天,本子上记录了整整20项工作内容。
不仅如此,在孙亚丽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摆着17本社区防控工作资料,其中有社区防控预案、租户登记信息、返京人员登记情况、日常工作和会议记录等等。孙亚丽说:“这些台账是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依据,也是我们称手的工具,犹如‘字典’可以便于我们轻松查到所需要的详细信息。”
关心 深夜救护孩童平安
工作上孙亚丽有股拼命三郎的狠劲,但对“战友”的关心却心细如丝,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书记,我家孩子病得严重,快帮帮我带他上医院,要快!要快!要快!”一天晚上,忙碌完一天工作的孙亚丽,刚进家门打算休息,就突然接到了一名社区干部打来的求助电话,电话那头急促的声音让她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孙亚丽及时上报主管领导伍先众,带着家中所有的现金,往社区干部家赶去。孙亚丽和伍先众接上社区干部和孩子,一路驱车奔向北京儿童医院,面对孩子嘴唇发紫、全身抽搐的情况,他两人也是心急如焚,想尽办法帮助缓解,稳定社区干部情绪,最终经过一夜惊心动魄的大营救,孩子得到了及时救治转危为安。
“这名社区干部的爱人是一名现役军人,常年相隔两地,家里又有两个孩子,遇到突发急事,作为社区书记,就应该第一时间伸手相助,况且我也是名军嫂,深知军嫂的不易。”孙亚丽动情地说道。
每一个逆行者的身后都有一个牵肠挂肚的家,在疫情面前,孙亚丽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用心用情当好社区“当家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抗疫攻坚“排头兵”的责任与担当,守好社区“防疫线”,筑牢居民“安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