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丰台

丰台区人民法院法官:法院的“大明星” 群众的“贴心人”

本站发表时间:[2021-03-30]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总工会微信公众号 作者:

  秦建平,始终勤勤恳恳奋战在执行第一线,成为北京法院执行系统响当当的“铁娘子”;王静,扎根刑事审判岗位10年,从一名“新兵”成长为扫黑除恶队伍中的“尖刀队员”;齐军,13年来坚守窗口接待岗位,接访1.6万人次、处理信访4200余件,赢得了信访人的信任与尊重;文军丽,坚守审判岗位36年,审理的“冰面遛狗溺亡索赔案”入选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近年来,丰台区人民法院将司法为民融入工作各环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他们像耀眼的“明星”,在司法战线熠熠生辉。

  百姓依靠的执行“铁娘子”

  “不能因为没钱耽误了小伙子的治疗,留下后遗症。” 当看到20岁出头的申请执行人纪某拖着有点萎缩的腿,一瘸一拐来访时,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团队法官秦建平的心好像被某种东西刺痛着。

  纪某因交通事故造成右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右跟骨撕脱骨折,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为了让纪某拿到赔偿,秦建平穷尽了执行措施,但年逾60岁的被执行人窦某,因生活困难无履行能力。秦建平在了解案情后,心急如焚,密切关注纪某的近况,“你的情况可以申请司法救助,按照这个准备材料,我尽量给你争取。”秦建平说。

  不久后,在秦建平的帮助与努力下,纪某最终拿到了3万元司法救助金,后续治疗费用有了初步的保障。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女法官……众多荣誉是秦建平坚守在执行岗位30余年的见证。2020年,北京丰台法院成立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团队,作为资深老法官、优秀劳动模范,秦建平带领团队再次挂帅出征,承担起了这项艰巨的任务。涉民生执行案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急!专项团队成立以来,秦建平团队成员就马不停蹄地运转起来,最大限度提高执行质效。团队成员利用执行信息化建设成果加大对被执行人财产查控速度和力度,对银行存款、互联网金融机构存款在查询反馈后3日内完成网上冻结,对车辆、房屋、土地、股票等财产及时控制,对申请执行人提供的财产线索迅速核查,特别是在元旦、春节期间争取尽快让申请执行人拿到工资报酬和人身损害赔偿金。在强化对涉民生案件申请执行人的保护中,秦建平更加关注其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迫切需求,让执行过程更加人性化,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在谈话室时,常看到她给啜泣的当事人递纸巾,给咳嗽的当事人倒一杯水,拿自己的工资给老人当生活费和路费……“几百块钱可能不算多,但却是老人生活的希望。”秦建平说。执行工作没有庄严的法庭,没有肃穆的法台,但却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是胜诉当事人维权道路上胜利的曙光。30年来,秦建平用艰辛和汗水换来了职业尊荣和金钱买不到的老百姓的口碑,用初心和坚守践行着执行法官的无悔誓言。 

  人民信任的温情守护者

  “王法官,虽然孩子被判了刑,但是我们一家人一辈子感谢您。”初任刑庭员的法官王静接到了来自广西的电话,电话里传来一阵哽咽声。这是王静办理的一个诈骗案件被告人父亲打来的电话。

  原来,被告人因一时贪念,诈骗了被害人2万余元,他的父亲带着东拼西凑的部分退赔款,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了北京,希望为儿子争取从轻处理。但是,因不能全部退赔,被害人难以谅解。推己及人,王静理解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她细致分析案件情况和社会危害性后,在惩罚犯罪与最大限度保障被害人权益的前提下,积极为被害人与被告人家属创造会面的条件。最终促成被害人与被告人家属在法院见面,经过商谈,被害人在未全部退赔的情况下谅解了被告人。庭审教育中,她引导被告人观察父亲为了孩子奔走求助而愈加苍老的面庞、变形的双手、雪天单薄的衣着,教育被告人要回报父母养育恩。被告人流下了悔恨的泪水,面向父亲和被害人跪倒在地。

  同时,王静也是一名扫黑办专班信息员,在根据中央督导组要求开展的全市扫黑除恶核查线索工作中,她了解到相关法院一名举报人是“尘肺病”患者,案件胜诉后因对方没有履行能力,一直没有得到执行。经过审慎核实与耐心沟通,她向领导建议对这名举报人进行司法救助。王静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老百姓一辈子可能只来一次法院,无论工作再忙、再琐碎,都要认真、耐心做好群众工作,让他们感受到有温度的法院、有温情的法官。” 

  扎根基层的法治建设者

  “一个案子的审判过程、判决结果不仅要保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也是传播法治观念的过程,同时也要为公众厘清行为的法律边界。”文军丽曾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采访中说道。

  此次的采访源于一起家喻户晓的案件,案件的主审法官正是文军丽。该案系一男子在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冰面遛狗不慎落水溺亡,其家属以有关单位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为由提起诉讼,要求赔偿丧葬费、幼儿抚养费等共计62万元。经文军丽审理认为,其行为属于侵权责任法上的自甘风险行为,应自行承担相应的损害后果,故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宣判后原告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该案严格把握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明确了法律规范与公民情感的界限,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该判决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百姓普遍称赞法官“不和稀泥”。该案被写入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36年的法院工作经历中,文军丽始终保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初心。“法官办案既要体现法律与情理交融的法官的良知,更要在维护法律的刚性前提下表达司法的人性,得出让社会公众认同的裁判结果。”文军丽说。文军丽是所有基层法官中的普通一员,她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担当诠释着忠诚,用温情守护着百姓。多年来,丰台区人民法院法官,怀着一颗爱心、善心,一种让人感动的职业操守,日复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奔波着、忙碌着,他们让百姓感受到司法的公平与公正,也让百姓感受着法理之外的温度和温暖! 

  群众认可的信访接待人

  在一个炎炎夏日,信访人广某冒着酷暑送来了感谢信:“在34度的高温下,齐法官到我家家访,拉近了法官和群众的距离。”

  感谢信中提到的齐法官,是现任综合审判庭信访接待工作组组长、全国法院先进个人齐军。据了解,信访人广某、康某因家庭矛盾纠纷多次到法院信访,并有过激行为。在与他们的聊天中,齐军了解到信访人广某是位“大龄母亲”,前段时间频繁到法院疏忽了对孩子的教导,他马上说道:“想想你家快高考的娃儿,现在正处关键时期,可耽误不得。”随后,他冒着盛暑,利用周末时间加班前往信访人住所,详细了解其诉求和生活情况,疏通心理症结。齐军在沟通中融入情理、法理、人情,像朋友一样与信访人聊天,使其汲取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让信访不出窗口、让矛盾不出法院、让信访人不出心结”是齐军心目中信访工作的“枫桥经验”。他常说:“我想信访人信访总是有缘由的,不妨让他慢慢说来,通过我的聆听与解释,让信访人的问题在我这儿真正化解,这就是我最大的满足。”一天晚上9点,齐军看到热线登记台账中,有一个来电记录表述不清楚,思量着这个时间给当事人去电是否合适?但另一方面又担心,不询问清楚,问题会更加难以解决。思忖再三,他还是拨出了这通电话。“记得越细,问题解决更有针对性,信访接待不能怕啰唆。”齐军说。经过了解,原来是一通反映立案遇到难题的电话,齐军向群众详细讲解了网上立案流程,并告知其操作方法和立案庭相关人员电话后,只听电话那头当事人开心地说:“法官,我本来对法院有一些意见,但都这么晚了,为了办理我的事情,你们还没下班,谢谢你们这么重视!”


[供稿单位:丰台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