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建构基层法院最强智库,海淀法院专家委员会二度扩容。9月19日,海淀法院召开专家委员座谈会暨第三批委员聘任大会,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北京法源司法科学证据鉴定中心、北京天正华会计师事务所的30余名专家委员及北京高院研究室主任张农荣参加会议。
本次聘请的第三批专家委员包括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劳东燕,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纪格非等9名专家。
海淀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于2017年7月,是全市基层法院首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会共分司法事务、法律专业、专业技术、医学、互联网技术五大类,细分为司法改革与司法政策类等17个子项。2018年,海淀法院针对该院受理的医疗纠纷、涉互联网纠纷专业程度高的特点,在全市率先增设“医学类专家”及“互联网技术类专家”。目前,已聘用专家共86名。此项举措受到了《人民法院报》、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报道。成立以来,80余名专家先后参与海淀法院工作,在个案及类案处理、学术研究、科学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海淀法院智库建设继续升级扩容,回应审判疑难、改革需求,本次增聘九位不同领域专家。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宣传译介海淀法院新类型典型案例,不断提升破产审判专业化水平,特增设翻译类、会计师事务类咨询专家。
座谈会上,海淀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弓就海淀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两周年以来运行情况及第三批聘请专家委员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专家委员一直以来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并提出将持续推进专家咨询工作深入发展。随后,党组成员、副院长张钢成宣读第三批聘请委员名单,党组书记、代院长邵明艳向委员颁发聘书。
颁发聘书之后,中国人民大学龙翼飞教授,新华社北京分社副总编辑、主任记者涂铭,北京华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王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王琪教授,北京法源司法科学证据鉴定中心主任何颂跃,中国政法大学沙丽金教授等专家委员代表进行发言,就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的完善从各方面提出建议,并表示将通过与海淀法院的互动交流,从中立的专业角度,积极献言献策。
在交流环节,海淀法院民一庭负责人叶舜尧、民五庭负责人杨德嘉、立案庭(诉讼服务办公室)干警石晓倩作为法官代表进行发言,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劳东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闫春梅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宋朝武教授,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委员会副秘书长高树宽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纪格非等专家委员参与互动交流。
随后,北京高院研究室主任张农荣发表讲话,对海淀法院开展的专家咨询工作表示肯定,希望继续从疑难案件研究、统一法律适用、提升审判业务水平、建设法律职业共同体等方面强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设,共同推动北京法院建设“审判业务高地、审判研究高地、改革创新高地、人才汇聚高地”。
最后,邵明艳代院长做总结发言,她指出,专家咨询工作是提高法院审执工作质效的重要助力,是提升法院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希望以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平台,汇聚专家学者智慧,为海淀法院审判质效注入新动能、为改革创新提供新视角、为精深理论研究提供新样本、为理论与实务互通提供新渠道。
经过三批专家委员的聘请,海淀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专业组成更加全面,覆盖法律专业、司法事务、专业技术、医学、互联网、翻译、会计等多个方面,将进一步助力海淀法院审判专业化、决策管理科学化。海淀法院探索通过聚智聚力、社会共治,充分发挥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力量,不断促进司法公正、权威、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