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飞来车祸,究竟会给一个本就贫困的家庭带来怎样的灭顶之灾?
一次司法救助,又能让陷入绝境的人们重燃起多大程度的生活希望?
这一切,也许没有人能比法官王志勇更清楚。8月20日,他向因一场意外车祸陷入无边黑暗的王某一家发放了28万元司法救助金,这也是迄今为止海淀法院发放的单笔最高额司法救助金。
“老王,老王,你看看,恩人来了……”王志勇法官刚刚踏进王某所在的房间,还没等说明来意,王某妻子陈某的情绪便有些激动。当得知法官是要向他们一家发放司法救助金时,陈某压抑了两年多的痛苦、委屈如同开闸的洪水般汹涌而出:“谢谢,谢谢,我真的快坚持不住了……”
两年多前,王某在骑电动自行车上班的路上,与驾驶电动自行车逆向行驶的吴某相撞,王某受伤。经鉴定,王某重度智力缺损的致残程度等级为三级;其右侧肢体偏瘫(肌力IV级)的致残程度等级为七级;其左侧开颅术后的致残程度等级为十级。护理依赖程度为完全护理依赖。
这场车祸给王某及家庭造成了几乎无法逆转的伤害。曾经的王某是一个健康的壮劳力,是家里的顶梁柱,而如今,他只能终日与床为伴,只有手指和脚略有直觉,但也仅限于作出轻微的动作,说话是无法做到的,只能偶尔发出“嗯啊”的声音。由于请不起护工,妻子陈某只能终日陪伴护理,根本无法腾出更多精力去打工赚钱贴补家用。一双儿女都在读书,还有一位马上90岁的老母亲,独自留守在山东老家,靠干点农活自食其力、勉强度日。
虽然王某打赢了官司并申请了强制执行,但由于法院调查后未发现吴某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也无法查找到吴某下落,只能采取将吴某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限制高消费的强制措施,待发现吴某有可供执行财产时,再展开强制执行活动。所以王某的家人只能通过自筹、借款解决医药费,至今已经债台高垒。为了实地考察王某是否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帮助王某一家暂时解决生活困境,今年6月份,王志勇法官决定去山东走访王某的老家。“当时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麦收季节,王某90多岁的老母亲还在干农活。看到这个情景,心里很不好受。”在确定王某符合申请国家司法救助的条件后,王志勇法官引导王某申请国家司法救助,并很快作出了救助决定。
“海淀法院决定给予救助申请人王某司法救助金28万元……”伴随着王志勇法官宣读国家司法救助决定书的,是陈某长久的呜咽, 以及不断重复着的“谢谢法院,谢谢党,没有你们的救助,我们这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了……”这是一个不幸家庭的呐喊,也是一种悲愤的释放,更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感恩。
王志勇法官曾经经历过很多次被救助对象的感谢,但他在面对陈某的三次跪谢举动时,仍然十分地手足无措:“您先起来,您要相信,党和国家没有忘记困难群众,我们的社会也会向您伸出援手,一切会慢慢好起来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今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做好司法救助工作,不仅是人民法院的应尽之责,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由于疫情的关系,对于王某这种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但是我们的司法救助工作不能停摆。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恪尽职守,把党和国家的温暖送到每个人身边。”王志勇法官后续还将向王某老家政府发送司法建议,建议根据当地政策,针对王某家庭实际情况给予一定帮助。
等待陈某情绪渐渐平稳后,王志勇法官一行离开了那个不足十平米的房间,此时外面的天气已经由阴转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