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北京市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未诉先办”“赋权下沉增效” “多元化主体协商共治”等一系列工作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构建了具有首都特点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以“12345”热线为主要依托的“接诉即办”机制,已经成为了北京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的新抓手。“12345”热线为响应市民诉求开辟了“高速公路”,但同时也要看到,现实中,为达到非法目的拨打“12345”热线的行为时有发生。3月16日上午,密云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对涉利用“12345”热线实施违法行为案件的情况作出通报并进行法官提示。
据密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金介绍,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主要依托的“接诉即办”机制,是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密云法院主动融入区域“全响应”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积极对接党委政府“12345”接诉即办工作,依法快速审结利用“12345”热线实施违法行为案件的同时积极开展案例调研,不断推动工作深入发展。
以密云法院审理的案件为例,被告人李某以借钱为目的,多次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对某公司进行举报,并谎报火警。密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李某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
通过与密云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座谈了解,除以上情形外,利用“12345市民服务热线”实施的违法行为还包括问题已经解决仍反复拨打的、为达个人目的举报他人违法犯罪但经查证不属实的、拨打热线侮辱诽谤他人等情形。此类行为不仅占用热线资源、造成政务服务资源的浪费,也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为依法引导公众正确行使权利,维护辖区的经济社会稳定和生产生活秩序,密云法院将坚持系统观念和法治思维,积极发挥审判职能,依法惩治犯罪同时积极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并聚焦诉源治理,大力延伸审判职能,助推辖区基层治理有序开展。同时还向公众做出温馨提示,热线电话不是法外之地,权利不可被滥用,反映诉求必须守法依规,否则会影响热线的高效与畅通,造成政务资源的浪费,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触犯法律法规,直面行政处罚或刑事审判。
通报会上,密云法院和密云区城市指挥管理中心签订了《建立“12345”热线工作联动机制的协议》,双方围绕资源共享、机制共建、工作共联、宣传共促等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共同助力深入推进“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引导公众正确行使权利,切实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成效。
密云区政府办副主任、城市指挥管理中心蔡全新主任说,密云区人民法院依法履行职责,惩治涉12345热线违法犯罪活动,对不法分子群体形成了强有力震慑,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对12345热线更高效的为民服务,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同时,区法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领导指示精神,积极与区城指中心对接,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发挥了人民法院参与治理、源头化解、维护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下一步,区城指中心将与区法院开展深入对接,使联动机制落地见效,推动信息融合、人员整合、联动配合,携手为平安密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针对拨打“12345”热线产生的相关问题,法官特别提示,拨打热线前注重分类甄别,“分而诉之”。“分而诉之”更有利于诉求的高效解决,优化公权力和政务资源的配置。拨打热线时应注意用语文明,真实客观。用语规范、沟通文明、表达精确才能促进精准服务和高效履职,捏造事实违规举报、诬告陷害等行为,达到法定条件可构成刑事犯罪。第拨打热线后不应借题发挥、追求其他非法目的。拨打热线举报违法行为值得肯定,但借题发挥以此相威胁实施不法行为难逃法律制裁。对于抱有非法目的利用热线电话侵害个人合法权益或公共利益的行为,要积极采取合法方式进行维权,共同维护法治权威和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