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顺义

“特别贡献奖”获奖者侧记 | 张蕾:用“匠心”打磨每一份判决书

本站发表时间:[2020-08-07] 来源:顺义法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人民法院提高审判质量、确保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战略支撑。近年来,顺义法院积极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涌现出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成果丰硕的优秀人才,为推进顺义法院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表彰在综合审判、各类竞技比赛中取得突出成果并为全院工作作出特别贡献的个人,2015年,顺义法院设立“审判业务特别贡献奖”,作为全院最高荣誉称号,至今已举办三届。在“第三届审判业务特别贡献奖”评选中,北京法院司法业务技能比赛标兵曹咏、北京法院优秀裁判文书获奖者王思思等6位干警脱颖而出,获此殊荣。
  为进一步发挥“审判业务特别贡献奖”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现推出系列获奖者侧记,让我们为TA们点赞、喝彩,向TA们学习、致敬!
顺义法院第三届审判业务特别贡献奖
北京法院优秀裁判文书二等奖获得者
张蕾
张蕾审判团队
  人才简介
  张蕾,顺义法院后沙峪法庭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自办案以来审结各类民事案件3000余件,曾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顺义区巾帼标兵、北京市人民法庭优秀干警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荣获顺义法院第一届审判业务特别贡献奖,多次在北京法院裁判文书百佳奖评选中获奖。
  裁判文书评析
  荣获北京法院优秀裁判文书二等奖的是一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判决书。这类案件专业性强、法律关系复杂,法律规定晦涩难懂,是我离开民三庭专业审判、全面接触“大民事”审判之后最令人头疼的案件类型。
  原告(反诉被告)为百健开发公司,被告(反诉原告)为绿康瑞德公司,双方主要争议在于工程款数额的认定、延误工期责任确定、工程质量缺陷的处理。要解决以上争议问题,需要进行工程量及价款鉴定、工程质量鉴定、修复费用鉴定,还需要对工期延误的举证责任进行分配和判定。
  在建设工程类案件中,当事人签订的很多都是制式合同,分为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两大部分,而主要权利义务体现在专用条款中,部分权利义务通过补充协议来进行约定,最难处理的就是没有合同约定或合同约定与实际不符的情形。
  在审查本案工程款合理数额时,我以评估报告为基础,按照专用条款及补充协议中的约定,结合法律规定进行判断,对于合同中没有约定的费用,如招投标费用、交易服务费、测绘费用等,以北京市相关文件规定为基础考虑施工惯例进行确定。这就需要法官对于建设工程这个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需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去学习。
  鉴定时,因分歧较大,我直接参与到鉴定踏勘、测量中,一跟就是一整天。在分析工程质量产生原因时,我结合踏勘现场与工程师的交流学习综合进行判定,以判决维修费的方式处理质量纠纷,避免“案结事不了”。一篇优秀裁判文书的制作可能仅仅需要几天的时间,但法官付出的一年多的心血和努力是汇集这篇裁判文书的坚强基石。
  记得2016年参加百佳奖比赛时,我报送的也是一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裁判文书,现在对比两篇文书,无论从案件难易程度、审判熟练程度、文书裁判说理能力、文书制作水平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如果说法官也是一个工种,那法官制作的裁判文书就是工作成果,要想获得完美的工作成果,不但需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还要有精湛的操作技术,只有日积月累地学习、积累、锻造,最终才能水到渠成。
  获奖感言
  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成果的最终展示,是衡量法官审判工作质量和司法能力的重要标尺,任何一篇优秀裁判文书都不是承办法官独创的,而是审判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最直观的感受就来源于裁判文书,一纸判决代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平正义。
  写出一篇优秀裁判文书,一方面要认真办好这个案件,“静下心”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俯下身”深入田间地头,查清每一件事实;另一方面要将法律精髓和法官的情怀相结合,通过严密地说理论证加以呈现,让每一份判决成为最好的说明。希望每位法官都能写出优秀的裁判文书,发挥优秀裁判文书的引领示范作用和积极的社会导向作用。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丁彧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