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回顾
网络相识遇真爱
2018年5月,小汤通过微信认识了苏某(女),俩人相谈甚欢,数月后正式确立男女朋友关系。苏某介绍自己是本地人、有房、未婚,小汤对苏某特别满意,感觉自己找到了真爱。
此后,苏某经常以需还贷款、卖房缴税、家人生病等理由向小汤借钱。小汤对这位女友极其信任,有求必应,还将自己名下的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的密码告诉苏某。
此后,苏某经常以需还贷款、卖房缴税、家人生病等理由向小汤借钱。小汤对这位女友极其信任,有求必应,还将自己名下的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的密码告诉苏某。
然而苏某每次都是有借无还,面对小汤的追问,她给小汤看了银行短信,证明自己有三百多万银行存款,只是因打官司而被冻结。看到短信后,小汤打消了疑虑,觉得苏某的确不差向自己借的那些钱。
还有两名“男朋友”
侦查人员发现苏某还有一位男朋友汪某。原来苏某在与小汤交往期间,不仅向身边的朋友称自己单身、未婚,还让朋友介绍对象,其朋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介绍了汪某与苏某相识。2019年4月起,苏某便与汪某谈起了恋爱,恋爱期间多次以家人生病、出车祸为由向其借钱救急。
侦查人员发现苏某还有一位男朋友汪某。原来苏某在与小汤交往期间,不仅向身边的朋友称自己单身、未婚,还让朋友介绍对象,其朋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介绍了汪某与苏某相识。2019年4月起,苏某便与汪某谈起了恋爱,恋爱期间多次以家人生病、出车祸为由向其借钱救急。
后汪某发现自己想要结婚的女友其实已婚并育有一女,被拆穿的苏某谎称孩子是年轻时未婚所生。此时回过神来的汪某向苏某讨要钱款,苏某仅小额还款,并假称卖车、卖房后一定还钱,实际再未还款。
为还网贷谈恋爱
经查,这位一直周旋于三名男子之间的苏某早已于2012年结婚,2013年育有一女,2019年8月离婚,名下无房、无车、无存款,且常年无正式工作。根据苏某供述,其于2014年投资P2P平台亏损七八十万后办理了大量信用卡及多个贷款套现还债,仍无法填补漏洞的她只好借恋爱之名骗取钱款,用于还贷和还信用卡。
2020年7月31日,顺义区检察院以诈骗罪对苏某提起公诉。同年8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苏某有期徒刑五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责令退赔被害人小汤经济损失人民币七万零七千元;退赔被害人汪某经济损失人民币二十七万零七十七元。
检察官提示
投资要谨慎
确认投资钱首先要了解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其次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并查看对方公司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有相关的合法文件或材料,同时对投入资金的退出时间有一定的规划。
交友要小心
交友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自身和财产安全,特别是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如果对方以多种理由向自己借钱或要求自己投资,要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
网贷要慎重
网络贷款一定要在正规平台操作,不要轻信社会及个人的高利息贷款。贷款数额应在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内,量力而行,有规划地及时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