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扫描+实名认证,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深入信息化建设,自主研发电子智能卷宗保管柜,推出执法办案智能管理新举措,为一线民警提供便捷工作模式,节省警力,节省时间,将民警从繁琐的日常手续中“解放”,有效提高警务效能。
手工登记费时费力 “智能柜”一分钟取还
在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通州公安分局结合自身实际,深入调研,主动探索,为一线执法单位研发配备了电子智能卷宗保管柜,相关系统软件同步上线运行,实现了卷宗智能化管理。
“卷宗”是执法办案活动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基层单位的执法办案实践中,民警往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做好卷宗的核查取用、交还保管和梳理登记工作,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差错。通州公安分局于家务派出所案管民警介绍,原来各类卷宗集中统一保管的任务由该所案管组具体负责。在办案件的卷宗材料,统一保存在案管组办公区的档案柜中。按照存取卷宗必须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在场的规定,案管组民警手工制作了登记台账,每天办案民警根据需要会到案管组登记领取相关卷宗,会同案管民警一同签字确认,工作结束后再登记交还。案管组民警要定期核对取用、交还记录,核查柜中卷宗数量,每周、每月还要统计汇总,还需梳理案件的办理进度,确保严格依法办案。这些工作都是确保卷宗安全必不可少的流程,需要民警投入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每周都要花差不多一天的时间整理案卷,经常还会发生归类理解不同,放置位置不同等问题引起的案卷查找困难。”民警说,虽然是日常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但原来老式的档案柜和查找方式,非常耗费精力和时间。
围绕这一问题,通州公安分局经过大量调研,深入分析基层所队办案流程和实际需求,结合市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建设相关要求和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聘请知名科技单位研发推出了“智能卷宗保管”应用。该应用包括柜体和管理系统两个部分,柜体是依托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结合公安工作需求研制的智能化一体机。柜体设计简洁大方,操作极为简便,即便是第一次接触的办案民警,也可以轻松上手操作,取用、交还过程不到一分钟。派出所案管民警除了配合扫描指纹,无需任何登记和操作,卷宗取用记录已由系统自动记录并生成电子台账,可供管理员和所领导随时查阅,必要时还可以直接调取同步保存的监控录像,确保卷宗绝对安全。
具有智能提醒功能 办案超时自动报警
便捷的硬件要靠强大的软件来支持,保管柜身后的强大后盾就是智能卷宗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实现卷宗日常存取、临时调用、记录台账、监督检查等功能。通过关联各项执法办案信息,对数据价值深入挖掘,还具备智能提醒和预警报警功能,提示办案单位按照法律时限及时开展执法办案活动,避免执法过错或违法违纪问题发生。
于家务派出所在配备了智能卷宗保管柜后,办案民警点击屏幕按钮、扫描指纹、存取卷宗、刷二维码一气呵成,整个过程不仅时间极短,而且无需手工登记,连放置卷宗的柜门都是系统自动分配,最大程度避免出现差错。
通州区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副主任栗春介绍,该系统最大的亮点在于智能提醒和预警报警功能,这也是“智能”的真正体现。以一起个案为例,从案件受理开始,立案、侦查,直至起诉,每一个环节都有法律时限要求。智能卷宗保管柜调用市公安局执法办案平台案件信息,确定法律规定的相关时间节点,根据工作规律计算出民警需取用卷宗开展工作的日期,自动生成一条条预警提示信息,提示民警开展工作。一旦超过正常工作时限,立即启动报警提示,由案管组民警督促办理。不仅如此,办案民警还可以自主设置工作提醒,将工作计划输入系统,由系统帮忙提醒工作安排。而案管组民警的管理工作也简化为配合民警扫描指纹存取卷宗,定期使用系统可视化监督管理功能核对柜中卷宗,随时可以调用、打印存取台账汇总情况。
据悉,智能卷宗保管柜应用以来,通州公安分局基层所队智能化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一线执法民警和案管民警的工作量显著减少,监督、管理、使用也更加规范,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带来的警务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