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司法局“六化”举措强化人民调解工作保障基层社会治理。
人民调解工作组织化
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召开3次全区推进会,带队拉练督导2次,区综治办、区信访办、区司法局班子成员深入15个基层单位调度指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统筹、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工作格局。
人民调解工作智能化
建成区人民调解指导中心并运行,实现了与司法局指挥中心、15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的远程视频调解、远程咨询、远程培训功能。试点启动二期信息化建设项目,对辖区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全程在线管理。
人民调解机制体系化
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增加2个多元调解成员单位,新增土地、析产、商事、环境污染等多个调委会。建立诉调、访调、公调、检调等对接机制,年均化解诉前纠纷近一万件,信访矛盾13件,治安纠纷420余件,协作办案150余件。
人民调解工作专业化
建立人民调解专家库,包含律师、心理咨询师等各领域专家100余名。建立“驻镇律师”、专职调解员、社区法律服务专员等制度,在各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配备公益律师、专职调解员等驻守服务。与中国法学会、浙江大学、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会等合作,举办人民调解培训班7期,累计培训近500余人次。
人民调解工作社会化
持续开展招募志愿者行动,形成专家学者、社区工作者、大学生村官等为主体共1700余人的人民调解志愿者队伍,年均化解纠纷3000余件。
人民调解工作立体化
做“强”区级平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做“实”镇(街)平台,实现重大矛盾纠纷不出镇。做“活”村(居)平台,实现一般矛盾纠纷不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