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通州

这里是马驹桥,这就是我们的故事

本站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副中心警察微信公众号 作者:

  这里是马驹桥,是很多“北漂”始终绕不开的“第一站”,这里是马驹桥派出所,是民警挥洒汗水、刷新自我的“训练营”,我们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第1则

  我是一名“北漂”,21岁,高中没毕业就出来打工了,后来就想来北京闯闯。来京前看到网上说“马桥”合适,这里老乡多、物价比较低,更重要的是附近企业多、好找工作。于是我在这里开启了“北漂”第一站,成为了大家口中的 “桥民”。

  我是马驹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民警,毕业分配时被“知情人”奉劝说别去“马桥”,那里地大、人杂、事儿多,工作特别繁忙。也许是命运使然或者墨菲定律,我果然来到了“马桥”,在这里开启了警察生涯HARD模式,成为了大家口中的“桥民”。

  第2则

  房子挺好找,刚过来就住进了老乡帮忙找到的出租房,“开门就是床,抬腿就碰墙”,环境只能呵呵呵,不过价格便宜,一个月几百块。房东登记得特别仔细,我以为是怕我拿东西跑了,房东却说是派出所要检查,不登记清楚要罚款的。

  民警来了,问了我情况,嘱咐用火用电安全,存了派出所电话,交代有事儿可以找他们。说实话,我也就办身份证的时候和警察说过话,刚来就碰上,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

  我是马驹桥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8年“管片儿”,我的基本功就是了解片区和居民,嘴勤腿勤手勤,这是我工作的 “法宝”。老住户见面,我都能叫出名字,谁家孩子上学,谁家老人住院,我也一清二楚。我在辖区抓到过刚来一天的网上在逃人员,也曾把路边走失的老人准确送回家中。

  各类行业场所,凡是片区里有的,我都要去摸排检查一番,建立问题清单,逐个解决。我根据不同的社区群体建立了几个微信群,有问题直接在群里说,我能迅速掌握情况。

  去年全年,我的片区共处罚违规出租房屋30余起,排查整改多起安全隐患,全年没有发生一起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通过改善村内的技防物防措施,加大巡逻力度,辖区的入室盗发案率降低了近30%。

  “两队一室”警务改革后,所内年轻社区民警多了起来,徒弟小赵儿是他们中的一员。他有朝气,爱学习,进步很快,但经验不足,可防性案件时有发生,社区管理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我愿意多帮他,希望他快速成长。

  第3则

  我住的地方离马驹桥商业街不远,凌晨五点半,我和老乡固定到这里寻找工作,大家都把这种工作叫“日结工”。

  “日结工”我干了一段时间,这种活儿不稳定,有时候还会有劳务纠纷。后来听说政府有了新举措,在家附近建了一个劳务集散中心,我就带着老乡一起去了那儿找工作。结果我还真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一家仓库里当库管,虽然辛苦点,但工资有了保障。

  我是马驹桥派出所的一名新警,家住城区,每天通勤时间2个小时。参加工作前半年,我都是在“蒙圈”的状态下度过,没见过这么多人,这么多车,这么多事。

  去年,通州区开展“大马行动”,在区委政法委的领导下,会同政府10多个部门一起参加了为期100天的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城乡结合部综合治理,对“马桥”的非法劳务市场、黑中介、黑作坊等痼疾顽症,持续组织区域性、专项性、领域性清查行动。同时,镇政府在辖区内建设了一个正规的劳务集散中心,已经投入使用。

  现在来“马桥”找工作的人依然很多,但秩序比过去好多了,他们也不再是冲着“上车就走”,更多的是为了寻求一份安稳。

  第4则

  为了上下班方便,我买了一辆二手电动车,没想到没过一段时间电动车丢了。报了案,等了一段时间也没结果。

  我没抱什么希望,但心里总是别扭。有一天,我接到了马驹桥派出所的电话,民警说我的车找到了。去了才知道,最近马驹桥派出所抓获了一个盗窃电动车的团伙,找回了四十多辆电动车,还举行了被盗电动车发放仪式。

  我是马驹桥派出所打击办案队的一名民警,去年,我们所破案率大幅提升,各项工作都能赶到前面……这是全所民警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我和警长抓偷油贼时,被浇了一车的柴油,从六环追到了五环;在追查一名盗窃嫌疑人时,历时三月,途经两千多公里,终将其抓获归案……

  但这些,我们又没必要跟报案的事主说。他丢了东西,如果没能找回来,那就是他的全部。我能做的,唯有尽心尽力,半分不想辜负头顶的警徽和身穿的藏蓝色警服。

  第5则

  再一次和民警打交道是补办身份证。房东告诉我可以随时去,派出所一年365天不休息。户籍室门口排了一个长队,我在队伍中很忐忑,不知道外地的能不能给办。

  聊天发现,排队的本地人不多,大部分是像我一样的外地人,甚至还有其他区县的,想想民警也是很辛苦。轮到了我,一个女民警问我需要办理什么业务,说了我的情况后,她直接给了我一张小卡片,上面把需要的材料列的清清楚楚,这样一趟就办完了,几天后我拿到了证件,这事儿办的挺痛快。

  我是马驹桥派出所的户籍民警,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户口迁移、身份证办理业务;最忙的时候,一周内收取需要审批户口材料百余份、办理户口业务200多人。我们辖区流动人口比较多,办理异地身份证业务需求量大,平均每周办理、发放超过1000余笔。再加上周末照常办公,周边居民也“慕名而来”,门口经常排着长队。

  为了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们采取了一些便民小措施。比如业务卡片、流程图、常见问题汇总,还有拍照备用的眼镜、深色衣服等。

  第6则

  在“马桥”这里,像我这样的外地来京务工年轻人不少,有时候会因为几句话就能吵起来。这几年我看出警民警也都是小年轻儿,虽然他们和我年纪相仿,却成熟的多……

  我来马驹桥派出所工作整2年时间,现在算是完全适应了。除了日常接触到的案件性报警外,还会遇到“隔壁大楼玻璃晃眼”、“民警声音不好听被投诉”等事儿,所里像我这样的年轻民警占了三分之二,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所里给每个新警都安排了师傅,师傅也是手把手教我们,从态度理念到处置方法,甚至讲话的手势,与人保持的距离等等;由于警情多,我们经常连轴转,工作压力很大,这时候我就会找前辈们聊聊天,吐吐槽,看不懂的、看不惯的、开心的、委屈的,前辈们都经历过,听听他们说说如何调整心态,如何换位思考,也就豁然开朗了。

  “01车组在家吗?”我后来才明白是问车组在没在所里。时间久了,我也把“回所”说成“回家”。

  这里有我师傅,出差再晚,只要没接到我的平安短信他就不睡觉;这里有食堂王伯,我随口一说第二天就能吃上紫米馒头;这里有我的兄弟,出警遇到危险,他们会第一时间挡在我面前;这里有我的伙伴,我们组建兴趣小组,一起训练、一起比赛、一起努力生活。

  第7则

  现在我依然在这里坚守着,辛勤工作、努力生活,希望日子越来越好,赚到更多的钱,成家立业、孝敬父母。

  现在我依然在这里坚守岗位,努力地工作,希望有朝一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辖区安全做出点贡献。

  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马驹桥也一步步

  在向副中心标准迈进

  相信未来的生活越来越精彩

  这里是马驹桥,这就是我们的故事……


[供稿单位:通州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