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城区新街口派出所深入贯彻西城公安分局党委关于推进“两队一室”改革的工作部署,调整社区警务工作站设置,优化社区民警配置,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法,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促进矛盾从源头预防,纠纷就地就近化解。
在什刹海街道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新街口派出所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加强社区警务队软硬件建设,立足首都核心区政治标准,紧贴平房区社区工作实际,调整社区民警的工作模式和考核办法,完善社区警务队工作运行机制,推动社区民警副书记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社区民警副书记作用,推动下沉民警配合社区参与12345热线办理,不断提高便民服务热线的办结率和满意率,社区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基层警务+“接诉即办”,促使矛盾从源头化解。新街口派出所将基层警务工作与社区重难点任务紧密结合,强化社区民警工作监督,将12345办结情况纳入民警副书记的绩效考核中,实行双向考核,社区民警干的好不好,老百姓和居委会看得最清楚。充分发挥警务工作优势,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和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对居委会进不去的房子敲不开的门,社区民警组织联合清查整治;对居委会联系不上的人和没有底账的住户,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核实信息,提供有力的大数据支撑。
四环社区民警佟量宇做事严谨、认真,同时又不失“人情味”,在严格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原则基础上,他加强动态检查,与社区联手确保复工企业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对社区范围内强化联防联控,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管控,毫不放松抓实、抓细、抓小各项防控措施,为四环社区的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20年5月26日,四环胡同居民拨打12345投诉有几只不拴链的狗,经常在吠叫扰民,白天孩子无法学习,夜间百姓休息不好。社区居委会周边查找,发现有几只流浪犬,偶尔到胡同里边活动,无法继续开展工作。社区民警副书记佟量宇了解情况后,立即部署流管员开展查找工作,确定了流浪狗活动的大概范围。两会期间,佟量宇在安保勤务结束后,利用休息时间组织流管员和捕犬专业人员冒雨展开捕犬工作。通过一天的努力,终于将三只流浪犬全部捕获并送交北京留检所,还给居民一个安全宁静的生活环境。
警情联着民情,民警参与市民热线办理,是了解民情民意的有效手段,是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有效途径,是体现执法为民、警民同心的应有之意。西海北沿社区民警方革,在参与12345热线办理过程中,注意从查找产生热线投诉的根源问题,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近期,北京市西城区后海西沿6号居民拨打12345反映,铺设下水管道被邻居阻拦。原因是双方邻居因琐事有矛盾,一方要铺设水管道,另一方认为对方存在违规改变房屋结构问题,要求政府先解决违规问题才能铺水管,阻拦队伍施工,导致现场被迫停工。什刹海街道组织房管局,城管现场劝说,但是居民情绪激动,工作难以开展。社区民警方革了解情况后,主动和社区干部一起,走访居民商量解决方案,从法理、情理到邻里之间关系谈起,使双方隔阂一点点消除,矛盾从源头得到有效化解,维护了良好的现场秩序,顺利完成管道铺设工作,双方对结果都表示满意。
社区民警+党委副书记,实现纠纷就地就近解决。社区党员民警加社区党小组,过双重组织生活,全面统筹社区党员、双报在职党员、党员志愿者等力量,采取专题组织生活会形式,就社区“疑难杂症”进行会诊,能化解的矛盾就地化解,能解决的就地解决,需要协调或具有典型性问题,通过区域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在更高层面推动解决,实现社区民警由“下”社区到“在”社区的转变,与社区党委同心协力解决社区重难点工作。
从“片警”到“副书记”,再通过参与“接诉即办”工作把“副书记”作用做实。双寺社区民警副书记周子东,充分发挥民警党委副书记作用,在社区重难点纠纷化解中深入一线,主动作为,用双重身份把为民服务一份责任做实,推动纠纷就地化解。近期,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与物业管理方东联大厦因物业费缴纳问题长期存在纠纷,北京市知识产权拨打12345反映物业不让其员工乘坐电梯,给工作造成不便。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出面调解,但双方互不理解,工作难以开展。社区民警周子东得知此情况,借助多年公安调解经验,带着双方从根源上梳理矛盾,先后与双方负责人沟通,经过多次耐心细致的沟通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西绦南巷6号的居民提出要翻建房屋,房屋属于连脊结构,不能单独翻建,但其与邻居存在一些矛盾,邻居不愿意配合翻建,导致问题得不到解决。周子东了解情况后,会同社区人员一起约见投诉人,刚见面,投诉人就认出了10年前曾帮助过他们的周警官,一下就拉近了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周子东就房管所制定的维修方案,与投诉人进行充分沟通,促使投诉人最终接受了维修方案。
诉求分析+警情处置,做到风险防范在早在小。把群众难以解决的诉求当成警情,抽丝剥茧弄清事件真相,穷尽办法为群众解决困难,是警务人员办理热线的优势和作风。一条热线联系着政府与群众的心间距离,更是传递着警民鱼水之情,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可能只是一件件“小事”,但是警务人员却当成“正事”和“大事”,在办好一件件群众的“小事”中,拉近群众心与心间的距离,不断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群众的气顺了,治安风险也就小了。
陈曦同志原任新街口派出所打击队队长,年初,调任苇坑社区警务工作站,担任苇坑社区的民警副书记。苇坑社区近邻积水潭医院,周边小旅馆多、流动人员多、外来商贩多,情况十分复杂,曾经是12345热线投诉量高发地区,到任后,陈曦同志便便把社区警务工作整合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助力推进社区各项重点工作和疑难工作。他常说12345接诉即办工作是一项利民惠民好举措,但同时也考验社区治理水平,必须多措并举,多方联动,才能把“小事”化解在社区。为了一件件“小事”,他经常和社区党委书记讨论诉情、时常下户走访居民,了解居民诉求,安抚居民情绪,积极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罢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居民刘某因房屋腾退问题多次找相关部门上访,声称自己当时在医院因精神疾病就诊,不了解拆迁政策,造成自己少分了房子,该人情绪激动,街道相关部门多次上门解释均不予理睬。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陈曦同志利用多年的办案经验和严谨的逻辑思维,会同民警白莎莎一起开始重新取证调查,到刘涛曾经就医的医院调取病历,了解精神病史。随后到刘某所属单位与其领导进行沟通,协调共同做好刘涛的思想工作,征得单位领导支持,表示愿意配合劝导刘某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维护个人权益,使其尽快回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有效确保了“两会”期间的安全稳定。
群众利益无小事,居民矛盾无小事,“小事”对于居民个人来说是涉及其切身利益的大事,陈曦同志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以高度责任感化解居民矛盾纠纷,在处理上注意方式方法,在方式上注重细节,防止“小事”变大事,让居民在一件件小事中获得幸福感。
5月以来,新街口派出所在完成两会勤务和其他日常工作的前提下,“穿警服的副书记”配合街道、社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3起,环比上升了128%。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活跃在抗疫和护航复工复产一线,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向前一步,仅5月份,什刹海社区警务队协助居委会化解不满意或者难以解决的非警务12345接诉即办13件,全部达到解决,满意度100%,结合多名群众投诉被骗的情况,全国“两会”期间打掉一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团伙,共刑拘18人。
下一步,新街口派出所在分局党委和什刹海街道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深化“两队一室”改革,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立足首都核心区政治标准,紧贴平房区社区建设实际,围绕热线办理、矛盾化解、为民服务等功能,优化社区警务工作站设置,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升无发案社区创建水平,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