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西城

诉前调解“一站式”司法确认 北京西城法院打破银行贷款纠纷僵局

本站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北京西城法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2019年,银行贷款类纠纷占到北京西城法院全部金融案件的96.69%,此类纠纷主要包括信用卡纠纷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呈现出案件基数大、审理周期长的特点。漫长的诉讼中欠款人还款能力每况愈下,甚至会因无力还款、信用赤字,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既不利于银行实现合法债权,更不利于金融稳定和国计民生。

  如何打破贷款类纠纷僵局?2020年11月19日,西城法院召开通报会,就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暨金融纠纷诉源治理阶段性成果进行通报。新机制适用3个月以来,西城法院在诉前阶段妥善化解银行贷款类纠纷2400余件,其中作出司法确认1105件,其余案件欠款人按减免政策还清款项或与银行达成还款协议,银行不再或暂不起诉。今年1-9月,西城法院共受理金融案件13499件,同比下降8.58%,近年来首次出现案件数量下降。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党委委员、副主任姚力,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陆玉华,西城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玉民,立案庭副庭长(诉讼服务中心)舒锐共同参加。央广、中国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十余家媒体记者到场报道。活动由西城法院新闻发言人、政治部主任魏立新主持,与浦发银行北京分行、招商银行信用中心、平安银行北京分行现场视频连线。活动全程在央视频和“一直播”平台播出。

  西城法院是北京高院金融纠纷快速处理一体化平台试点法院,该院在落实试点工作要求过程中,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合作,将出现逾期、符合起诉条件、尚未正式起诉的纠纷纳入金融纠纷诉前调解、司法确认范围。通过“提前介入、全程监督、预先审查”一体化联动,强化行业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确认两个程序紧密对接,建立起覆盖辖区金融领域的诉前调解“一站式”司法确认工作机制,为欠款人和银行搭建起可行性还款方案沟通平台。通过建立示范判决库、常见判点说理库指导、引导调解,通过发布司法建议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探索出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新路径,形成了金融纠纷诉源治理的新模式。

  相比传统诉讼模式,诉前调解“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具有解纷周期短、解纷成本低,还款方案柔性化、司法保障刚性化,群众选择意愿高、调解概率大,拯救欠款人信用、社会效果好等优势。因分期、减免方案对欠款人较为有利,至今多数欠款人均按约定还款,履约率高达98%,银行初期回款总额已达3000余万元。通过诉前调解,双方形成可行性还款方案,至今已有2400余名欠款人得以从债务中脱困,获得及时挽回信用、尽早回归社会的机会。

  通报会上,姚力副主任表示:“针对信用卡、金融借款合同等多发型金融纠纷开展‘多元调解+司法速裁’、‘线上调解+驻场调服+司法确认’试点,通过‘提前介入、全程监督、预先审查’一体化联动,人民调解和司法确认紧密对接,提高了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效力和权威性,节约了行政和司法资源。”目前由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和北京市司法局共同指导的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针对西城辖区金融纠纷共现场批量调解29场,成功调解案件1019件,大幅提升了纠纷解决效率,为群众节约了诉讼成本。

  陆玉华巡视员指出,该局指导北京保险行业协会、秉正中心与西城法院签订合作协议,由调解组织派员常驻金融街法庭,促进了同质同类案件的批量和解、化解,提升了行业调解成功率。两个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级法院委派及委托案件197件,调解完成184件,其中通过西城法院“一站式”司法确认77件。

  “下一步,西城法院将继续加强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深度合作,规范和促进金融机构合规管理,从源头上减少金融纠纷的发生。”刘玉民副院长建议广大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注重对涉及借款人重大权利义务的格式条款的释明,充分考虑欠款人还款能力,合理约定违约成本,将普惠金融理念贯彻到债权实现全过程。完善纠纷处理制度,更多地运用调解方式加强纠纷化解成果的应用。

  刘玉民副院长表示,西城法院将切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不断把握非诉解纷的内涵和外延。在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的同时,进一步探索速裁对接机制,与相关单位签订金融纠纷诉源治理与多元化解合作协议,让仲裁和调解在纠纷解决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法院前后端快速对接,持续着力金融审判人才培养,全面推进繁简分流改革创新,优化审判程序和案件流程,切实减轻群众诉累,不断提高审判质效。

  金融纠纷诉源治理新模式什么样?通过案例了解一下~

  典型案例

  213件信用卡纠纷逐层化解 半数以上实现调解

  今年6月,某银行向西城法院递交213件信用卡逾期纠纷起诉材料时,西城法院向其介绍了金融纠纷案件诉源治理新机制,银行表示愿意尝试。

  经西城法院与该银行充分沟通,最终确认了四套还款方案,分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还款,供欠款人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进行选择。对于能够提供残疾证明、大病就医材料、低保材料的欠款人,仅需偿还本金且最长可分60期。但欠款人达成调解后如未如约还款,则减免政策取消。

  随后,西城法院通过短信发送平台引导欠款人与银行及调解组织沟通还款事宜。诉前调解阶段,共有14名欠款人直接还清欠款,95名欠款人与银行达成还款协议并进行司法确认。8月中旬,银行对于剩余104名欠款人正式起诉,其中8名欠款人与银行达成诉中调解,法院出具调解书并减半收取诉讼费。10月底,法院依法判决剩余96名被告依约还款。通过西城法院回访,银行表示达成协议的100余名欠款人,仅有两名毁约,拟申请强制执行,其他均正常履约。

  司法确认消顾虑 半小时获得法律文书

  张先生在2018年6月向某银行贷款60万元,2019年10月到期,双方约定的利率为年利率18%。后张先生逾期,根据合同约定,在张先生逾期后还需支付9%的罚息及复利。张先生主张总息费过高。银行考虑到张先生先前还款已经冲抵部分利息,且总年利率确实过高,向张先生提出方案:一是张先生在三个月内,还清剩余本金,则银行免除其他息费;二是若张先生未如期还清本金,则需要按照原合同还款,但总年利率不超过24%。张先生表示同意。

  但双方均存在顾虑,张先生担忧如期还清本金后,银行再向其索要其他息费。银行担忧双方达成口头还款协议后,张先生再次毁约,仍需走诉讼程序。

  2020年6月,双方前往北京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在金调委的见证下,双方达成具体调解协议,并当场向西城法院申请司法确认。金调委通过北京法院分调裁系统将调解材料上传。承办法官在半小时内进行审查并制作司法确认裁定书,当即将裁定书电子送达至双方。现张先生已经按协议要求结清款项。


[供稿单位:西城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