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杰,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西城区人民法院法警大队四级警长、刑事提押中队长。(西城区人民法院位于新街口街道辖区)
炼就“火眼金睛”
刘军杰曾是名军人,转业来到西城法院工作,从“橄榄绿”到“警察蓝”,他说:“这不算跨行。”谈及法警这一职业,刘军杰语气谦逊,但眼神坚定无比。他说,司法警察的作用是配合、是协助,在法院是片“绿叶”,默默奉献是法警的职业精神,但保障办案安全是法警的中心工作,看管押解犯罪嫌疑人、协助执行强制措施等都是法警义不容辞的职责。
法警的工作很琐碎,然而这一件件琐碎的工作,都关系着办案安全和法院安全,来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任何闪失。一次,刘军杰在安检时发现一名当事人表情沉重、形迹可疑。凭借职业敏感,他立即上前盘查,要求对当事人随身背包进行安全检查。起初当事人不愿接受安检,刘军杰表示,按照规定必须进行安全检查。通过院区安检仪器,在其包中果然发现存有不明液体,经查,不明液体竟是农药。刘军杰当场予以收缴,并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同时第一时间向法院领导汇报,防止了一起意外事件发生。
除了检查可疑物品,刘军杰还需要辨别可疑人员。一次,一位女当事人在身份核检时出现身份信息异常情况,刘军杰和另一位同事先是进行人工查看,发现其所持证件没有防伪标志和电子芯片,但她坚称证件无误。刘军杰随之将证件号码输入系统,显示查无此人。在种种证据下,刘军杰将其列为可疑人员,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过去的一年,刘军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查获粉末状物品2罐、农药1瓶、持假身份证人员1人,先后移交派出所6人,坚持与立案庭、信访办等部门密切配合,妥善处置各类群体访、滞留事件50余起,坚决把危险扼杀在萌芽之中。
满怀赤子之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原本已回到老家陪伴父母过春节的刘军杰带着深深的歉意告别亲人赶回北京,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作为儿子,我因不能陪伴父母而感到愧疚;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和使命让我必须加入到这场战‘疫’中。”
“您好,疫情期间请您配合工作。”刘军杰身着防护服、配戴护目镜、口罩、手套站在法院入口对来院人员核对信息、扫码、测温,保障法院环境安全。有的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他就耐心细致地讲解,帮助老人完成查验。
疫情期间,法院开启了线上审判流程,但部分案件仍需在线下审理。每到这时,刘军杰就需要对警车、羁押室及其内部各种设施进行全面消杀和通风;在前往看守所提押被告人时,要求被告人在完成体温检测、穿戴防护装备后,再前往法院;到达法院后,再带领被告人穿过专用通道进入羁押室和审判庭;在候审和庭审过程中,被告人必须全程穿戴防护装备,其他庭审参与人则须持健康码并测温合格后方可进入,所有人员均要保持安全距离。严密的全流程防控措施,保证了被告人及其他庭审参与人的健康安全,同时也展现了法警大队出色的警务保障能力。
铁肩扛起重担
刑事提押是法警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尤其是涉及到多人的远途押解任务,要求高、难度大、环境复杂,更需要提前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制定多项预案,确保押解任务圆满完成。
2020年司法警察大队开启中队长竞聘上岗和岗位轮换,刘军杰积极参选,经过部门推荐、个人自荐、竞选演讲、民主测评等层层考验,他光荣地成为了刑事提押中队负责人,在个人警务生涯中开启了新篇章。
“自从成为提押中队的中队长,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刘军杰介绍,从任务交接、班组编成到开庭值庭前的准备、提押行进路线的规划,每个环节都要全程参与,事无巨细抓严落实。
司法警察的职责几乎渗透审判执行的各个阶段,每一环节都直接关系公平正义和各方参与人的人身安全。刘军杰表示,司法警察就是要让来法院办事的群众因为法警的存在而感到安全,同时让企图挑衅法律权威、破坏社会稳定的人受到震慑。
些许陌生的警种
熟悉不过的藏蓝
判决书上没有他们的名字
审判席上没有他们的声音
但每份法律文书都浸透他们的汗水
每个庭审环节都可见他们的身影
刘军杰们用沉静如海的蓝守卫着金色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