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西城

【我为群众办实事】少年的你,请远离新型毒品

本站发表时间:[2021-06-26] 来源:西城检察微信公众号 作者:

  2021年6月26日是第34个国际禁毒日,此次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

  暑假即将来临,广大青少年在度过轻松、愉快的假期生活时,不仅要关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更要警惕毒品的侵害。或许,你会认为,毒品离青少年很远,但实际上有一些新型毒品在外形上较传统毒品更难被识别,甚至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和诱惑性,故更容易导致追求刺激的青少年染上毒瘾。下面,就让检察官带你认识一下这些新型毒品,让我们一起来识破它们,别让毒品毁了你的人生。

  01邮票毒品

  “邮票毒品”(即LSD)全名为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简称LSD)是一种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属于半合成的生物碱类物质,是一种精神类药物。犯罪分子将“LSD溶剂”吸附在纸上,每片呈正方形,大小约5平方毫米,含量30~50微克,毒性极强,是一般摇头丸的3倍。迄今发现的浸过迷幻剂的药纸有各种各样的设计,包括抽象艺术和动画图片、邮票和纹身花纹,迎合LSD滥用者的需求。

  02软糖毒品

  “软糖毒品”,即含四氢大麻酚的软糖,四氢大麻酚是大麻中的主要精神活性物质,具有成瘾性,一旦食用相当于吸毒。

  除以上两种新型毒品外,市面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同外表的新型毒品。

  2021年6月11日,北京市禁毒委召开北京市2021年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截止2020年底,全球已经出现新精神活性物质1000余种。其中,己有含芬太尼类、卡西酮类、合成大麻素等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巧克力”“娜塔莎”“小树枝”,也有含有苯乙胺类、色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邮票”“零号胶囊”,这些都极具伪装性、隐秘性和迷惑性。今年7月1日起,我国将把“整类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和“氟胺酮”等18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列为毒品进行管制。

  在此,检察官提倡,当代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当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摒弃不良生活习惯,远离毒品。更要善用好奇心,对陌生人保持警惕,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食品及饮料,切勿以身试毒。


[供稿单位:西城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