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西城

西城法院多元调解 护航老年人合法权益

本站发表时间:[2021-10-15]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高煦冬

  10月14日,正值重阳节到来之时,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就涉老年人家事纠纷案件审理情况召开新闻通报会,通过发布司法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提醒广大老年人强化风险意识,提高维权能力。

  根据《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0)》,截至2020年底,西城区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数量为43.7万,居全市第三,老年人人口比重达到24%,远高于全国平均数据。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五年多来西城法院共受理家事案件15978件,其中涉老年人案件8419件,占全部案件的51%。

  西城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赵莹介绍,涉老年人家事纠纷案件常见于继承纠纷、离婚纠纷和赡养纠纷,事实查明难、审理周期长。虽然涉老年人家事纠纷案件审理难度较大,但调解成功后,当事人对调解结果接受度普遍较高。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西城法院涉老年人家事纠纷案件调解率为65.5%。

  “云调解”引入翻译员,老年人“发声”更清晰

  被继承人罗某出生于浙江台州。罗某与其妻吴某婚后育有一对儿女。2019年6月,罗某因病去世。2021年年初,罗某家人起诉到西城法院,希望法院帮忙解决家中多套房产和车辆的继承问题。调解员与远在台州的罗老太联系,发现罗老太既听不懂普通话,也不会说普通话,无法与法院工作人员进行正常沟通。

  为此,调解员第一时间与法官联系,经商议决定使用“北京法院云法庭”让这位耄耋老人端坐浙江台州的家中,也能参加北京法院的调解,同时联系老人所在的村民委员会,邀请当地的基层党组织派人参加线上调解,给罗老太做现场翻译。庭审中,罗老太明确表示衣食无忧,晚年幸福,放弃罗某遗产继承权。最终,本案的四名法定继承人在友好、祥和的“云调解”中签订了遗产继承协议。

  为了及时满足不同诉讼群体的新需求,西城法院将多元解纷工作与智慧法院建设一体谋划,实现“线上+线下”双路径调解模式,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老年人少跑腿”同时多角度开展调解工作,提升司法温度。在办理涉老案件时,西城法院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在依托调解员调解的基础上联合其他调解力量,同时注重亲情感化,力促调解协议的达成。

  法官提示:要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交流

  为切实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传承良好家风,针对多元调解阶段出现的涉老案件常见法律问题,西城法院立案庭梁良法官建议:在生活中,老年人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注重感情培养,减少功利性家庭关系,同时要处理好财产及子女问题。子女要关心关爱父母的婚姻质量,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倾听父母意见,对父母之间及父母与他人之间潜在的或者已经发生的矛盾纠纷及时帮助化解。

  此外,社会各界要培育保护老年人权益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普法宣传,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知法、懂法。对于法律途径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社会救济等其他方式帮助老年人渡过难关,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