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北京城市副中心怎么建?未来已来!

本站发表时间:[2019-02-12] 来源:法治通州微信公众号 作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对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报请审批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作出批复,同意《城市副中心控规》。

  批复指出,《城市副中心控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同时,《城市副中心控规》有许多创新,对于全国其他大城市新区建设具有示范作用。

  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批复要求,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北京的重要一翼;科学构建城市空间布局。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有序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推动城市副中心与河北省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处理好政府规划引领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坚持高质量发展,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北京的重要一翼。

  规划指出,城市副中心建设不是简单地造一个新城,而是要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和谐宜居之城,建设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使城市副中心成为首都一个新地标。处理好和中心城区的关系、与河北雄安新区的关系,做到各有分工、互为促进。

  科学构建城市空间布局。

  顺应自然、尊重规律,遵循中华营城理念、北京建城传统、通州地域文脉,统筹城市副中心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形成“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严格控制城市规模。

  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建筑规模。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155平方公里,加上拓展区覆盖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以舒适宜居为标准,将城市副中心人口密度控制在0.9万人/平方公里以内。到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严守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等刚性管控边界,严格管控战略留白,为未来预留空间。

  有序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

  有序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城市副中心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为主导功能,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充分发挥新两翼的疏解承接作用,与河北雄安新区错位发展,推动中心城区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企业总部等向城市副中心搬迁,建设国际化现代商务区。

  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坚持公交优先、绿色出行,构建舒适便捷的小街区、密路网的道路体系,加强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营造绿色交通环境。

  推动城市副中心与河北省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

  推动城市副中心与河北省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发挥城市副中心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通州区与河北省廊坊北三县地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促进协同发展。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及合作共建等方式,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向河北省廊坊北三县地区延伸布局,共同建设潮白河流域大尺度生态绿洲。

  批复指出,《城市副中心控规》执行中遇有重大事项,要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供稿单位:北京市司法局]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