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一场调解、一堂普法、一次问需——石景山法院法官深耕巡回法庭 温暖矿区群众

本站发表时间:[2025-08-22]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几名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的法官,脚步匆匆走进河北省迁安矿区巡回法庭,困扰田大姐的借贷纠纷案还没开庭,现场就已经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法官,您评评理!”原告田大姐眉头紧锁,“这钱是我借给朋友救急的,说好年初就还,可这都八月份了……”语气里满是无奈。
  被告老王坐在对面,面露愧色,抬起手欲言又止:“法官,真不是赖账,我手头实在太紧……”
  一次成功的调解,化解了当事人的烦忧
  面对这对昔日的朋友因借贷生隙,合议庭没有简单一判了之。石景山法院副院长梁爽作为审判长,仔细询问借钱的来龙去脉,耐心倾听双方的难处,决定从被告方入手,争取还钱的更多可能性。
  “老王,田大姐信任你才借钱,这份情谊难得。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民法典》规定得清清楚楚。”梁爽一边释法,一边从情理角度分析。
  休庭过程中,审判员张飒将老王拉到一边,单独劝说道:“王大哥你看,田大姐也体谅你的困难,没要利息。咱们能不能商量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还款计划?”
  经过近两小时的耐心调解,看着法官为了自己的事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老王终于下了决心:“妹子,法官说得在理!我认账!这样,我保证每月从退休金里拿出固定部分还你,等年底手头倒腾开了再多还点,行不?”
  听到此话,一直困扰田大姐的朋友借贷纠纷终于告一段落,“行!有法官作证,我心里就踏实了!”
  双方当场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确认。田大姐感慨道:“真没想到,北京的法官能大老远跑到咱矿上,在家门口就把我这‘心头债’给了结了!”
  这起借贷纠纷顺利调解,是石景山法院开展迁安巡回审判工作的一个缩影,在迁安矿区因地制宜打造“多元调解工作站”,推动绝大多数矿区纠纷实现就地化解、及时执行,简单案件能以线上开庭、远程调解方式解决,最大程度便利群众诉讼,矿区民事案件调撤率总体保持在80%以上。
  一堂热闹的普法,提升了居民们的获得感
  巡回审判只是法官们工作的一部分,石景山法院与河北迁安法院联合在矿区中心广场设立“普法驿站”开展普法宣传。附近的矿区居民都会热情参与活动,向法官们提出困扰自身的法律问题。 
  “我这腰是早年干活落下的毛病,现在退休了,找谁赔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矿工急切地问。石景山区五里坨法庭庭长徐晓辉仔细查看他带来的旧病历和劳动合同复印件,结合《工伤保险条例》耐心解释:“大爷,您这情况,首先要看当时有没有认定工伤的原始记录……建议您先到档案部门查查,我们法院也可以帮忙。”
  活动现场,梁爽一边介绍石景山法院“一米法庭”特色品牌,一边用手机演示同名小程序的使用方法。一旁的群众听完讲解后,连连点头:“之前还不懂在线诉讼、多元调解,今天听法官这么一讲,条条框框都明白了,心里有底了!”干警们为群众发放了《民法典知识手册》《“一米法庭”指南》等普法材料。
  依托在矿区设立的“普法驿站”,石景山法院精准对接当地法律需求,为矿区群众、企业提供“点单式”普法服务。截至2025年8月,该院共开展各类法治讲座、培训累计100余次,接待咨询人数超过1万人。
  一场深入的座谈,架起了京冀司法为民的连心桥
  通过巡回审判、普法活动中收集到的群众诉求,石景山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安辉一行在迁安巡回法庭实地了解跨域立案、巡回审判、人民调解等工作开展情况,并实地走访矿山街道居民管理委员会,与街道干部、社区代表、企业负责人进行调研座谈。
  在一次座谈中,矿山街委主任石清文开门见山道:“随着现在迁安矿区人口增多以及老龄化问题加重,邻里矛盾、家事纠纷比较突出。企业职工转型过程中,劳动争议也在增加……”
  “矿区老百姓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安辉认真记录后回应道,“法院要立足矿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服务送到‘家门口’,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讲法,用他们信得过的方式解纷。”随着座谈不断深入,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提升人民调解效果、深化纠纷综合治理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为推动巡回审判工作迈向新台阶凝聚了智慧和共识。
  石景山法院创新了“一点三线三融合”工作模式,持续深化与矿区街委、迁安法院等主体协同合作,挂牌成立了“法官e站”共建平台,开展实地调研120余次,推动涵盖常态联络、司法支持、协同解纷等一系列实质举措落地见效,实质性化解当地群众急难愁盼,为迁安矿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文/王鹏 通讯员 赵丹阳
  图/刘洋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