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法院

庭审侧记:十年后的首次拥抱

本站发表时间:[2019-04-09]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近日,二中院民六庭石磊法官在审理一起赡养费纠纷案件中启动第三方情感疏导机制,母女双方从矛盾不可调和,最后用一个温暖的拥抱结束了庭审,打开了母女双方十余年的心结。

  案情简介:

  刘某与肖某系母女关系,肖某系其独生女。刘某在老家贵州生活,肖某在北京结婚后离婚。随着年龄的增长,刘某身患冠心病等老年疾病,因与女儿在相处方式、生活、结婚、生子、事业等各方面存在分歧,双方开始出现矛盾。现刘某起诉肖某要求其支付赡养费,并保证对其进行探望。一审法院判决部分支持了刘某的诉讼请求。刘某不服原判诉至二中院。

  石磊法官收到此案后,经过阅卷发现刘某与肖某母女之间的隔阂非常深,刘某曾经采取过过激行为,肖某亦因家庭纠纷有抑郁情况甚至动过自杀念头。在第一次谈话结束充分了解本案案情后,石磊法官第一时间与合议庭其他两位审判员合议,合议庭立即决定启动第三方情感疏导机制,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第一时间与心理咨询师取得联系,确定了情感疏导时间和地点。

  情感疏导当天,母女双方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充分表达了各自的想法、失落、委屈和愿望,石磊法官结合双方心结的根本点以原生家庭母女双方的亲子关系、子女人格塑造和养成,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身边的故事,引导母女双方充分考虑彼此的立场,消除双方之间的隔阂。石磊法官发现了刘某见到女儿的激动和喜悦,暖心问道刘某有多长时间没有抱抱女儿了,她眼里含着泪水说十几年了。这时,肖某主动走上前给了母亲一个大大的拥抱,刘某流下了欣慰的眼泪。

  双方在近三个小时的沟通、交流中,母亲刘某认识到了自己在与女儿沟通中的不足之处,肖某也保证以后常与父母联系。在心理咨询师的倡议下,双方当场签订了“肖某保证每周与母亲联系一次,刘某保证不提旧事,双方承诺以后会加强沟通、诚恳交流。”

  此次情感疏导,为双方今后进一步交流沟通奠定了良好基础。石磊法官借此机会开展劝导工作,促成双方当事人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刘某与肖某都由衷地表达了对法官的感激之情。

  二中院法官在处理家庭纠纷中,坚持以“柔性司法”为工作原则,以修复家庭关系为理念,针对家事案件特点,在刚性的法律程序中融入人文关怀,通过情感疏导、法官寄语等特色机制引导双方用亲情化解各方矛盾,保障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形成。


[供稿单位:市高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