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法院

三十年突出贡献金奖!北京二中院学术组织工作的三个关键词

本站发表时间:[2019-07-10]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近日,全国法院第三十届学术讨论会暨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三十年纪念活动在国家法官学院内蒙古分院召开。在此次会议上,北京二中院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第三十届学术讨论会组织工作先进奖”,以三十年全国中级法院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三十年组织工作突出贡献奖金奖”。

  该院审管办副主任李俊晔以五年内四次获全国一等奖的成绩荣获学术讨论会三十年“司法理论研究突出贡献奖铜奖”,并作为第三个十年的代表在大会上做主题发言。第三十届一等奖获得者、该院民三庭在北京互联网法院挂职交流的法官助理石婕应邀出席并代表所在小组发言。

  在这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凝结着上级法院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饱含着二中院历届党组的高度重视与关切,汇聚着一代代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二中院人的不懈努力和拼搏。解读北京二中院在学术研讨组织工作中的“术”与“道”,三个关键词贯穿于该院建院24年来的学术发展历程。

  历史传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翻开二中院的历史,学术论文研讨作为提升干警能力素质、推动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一直是历届党组亲力亲为主抓的工作之一,并作为党组识人、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学术论文研讨工作成为北京二中院的文化基因和工作名片。该院学术论文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映射二中院发展历程的一个生动缩影。从1995年建院结缘、投入力量,到2006年打开局面、走上正轨,再至2014年以后成绩稳定、屡创佳绩,二中院已经有60余名法官获得不同级别的奖项,有10余名论文获奖作者走上中层领导岗位,特别是自26届学术研讨会以来有8名干警撰写的11篇论文荣获全国一等奖,43名作者撰写的49篇论文获得优秀奖以上奖次。

  善做善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一是抓选题,坚持“植根审判”。切实做到 “选题必须源自本院热点难点,素材必须来自审判一线,结论必须要经得起审判检验”,以贴合审判需求的学术研讨成就了应用法学研究的持续繁荣。二是抓作者,坚持“五湖四海”。二中院以庭室推荐和全院大排名的方式,公开海选重点作者,被列为重点作者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鞭策。正是这种鼓励和压力,促使多名重点作者斩获全国一等奖。三是抓辅导,坚持“量体裁衣”。“院内导师”与“院外专家”相结合,进行“一对一”辅导,实现司法研讨和学术前沿的“零距离”对话。“大锅饭”和“开小灶”相结合,既按期参加市高院组织的专题辅导、完成“规定动作”,也定期邀请知名学者举办“菜单式”培训,立足法官需求“量身定做”专题讲座。

  升华过程。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为促进该项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二中院要求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为“条条道路通罗马”,改变“唯奖论赏”,把组织参加学术研讨的过程转变为提升能力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工作发展的过程。一是将学术论文与司法调研课题、司法统计分析等工作结合起来,转化为推动部门和全院工作的具体举措,上升为指导审判业务的规范性文件,切实做到学术论文来源于实践,更要反哺于实践。二是推出了学术论文服务“三型”人才培养工程。帮助“灯塔型”领军人物在发表论文、出版专著方面有所建树,协助“火炬型”标杆人物全力冲击学术大奖,帮助“星火型”青年才俊强化学术历练,力争每一名作者通过学术研讨有所得、有所获、有所悟。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赢得未来!二中院将在市高院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导下,与全国各兄弟法院一道,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为司法理论和实务研究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供稿单位:市高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