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物业供暖纠纷日益增多,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通州法院围绕落实“七有”要求、满足“五性”需求,主动参与社会治理。针对批量成诉、增长快速的物业供暖纠纷,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建立集风险识别、联动疏导、就地化解于一体的诉源治理新机制,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提前介入纠纷化解工作。2019年1-11月,通州法院物业供暖案件实现同比下降14.28%。
一、机制预警+风险识别:2019年8月,某热能公司以供暖纠纷将通州区某小区的1000余名业主诉至通州法院,要求相关业主交纳拖欠的2014-2019年的供暖费。依托人机预警机制,通州法院迅速排查到该批案件,经初查案情、摸排背景和评估风险,认为该批案件存在四方面风险,如不能及时妥善化解,极易引发群体性信访投诉。一是矛盾大,涉诉小区居民因对回迁安置补偿方案不满意、对房屋产权性质有意见等原因,多次信访投诉,并以此为由常年拒交供暖费,此次大量业主被起诉,极易成为小区居民再次信访投诉的导火索。二是积怨深,因拆迁遗留问题长年得不到有效解决,加之部分业主家供暖温度不达标等原因,小区居民不满情绪日益加深。某热能公司在该小区的供暖费收缴率常年不足10%,正常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多次催缴无果后批量诉至法院,业主得知被诉后对立情绪更加强烈。三是人数多,涉诉小区分为东区和西区,拆迁安置了姚村、小白村等6个村的村民,共有2000余住户。此次起诉的仅是东区1000余名业主,如不能妥善处理,后续还会有大量纠纷成讼涌向法院。四是审理难,因涉诉小区为小产权房,原始登记的业主可能已经去世,或者房屋经过多次买卖,而园区(开发商)的房屋登记依然是回迁安置时的原始业主,很可能因无法查明房屋实际所有人陷入诉讼僵局。
二、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为妥善化解已诉纠纷,有效预防未诉纠纷成讼,经反复研究案件特点、剖析矛盾焦点,通州法院确立了“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审防结合的化解路径,明确了“以判促调+温馨司法”刚柔并济的化解思路。一是多方协调,源头化解。为充分回应业主和供暖公司的诉求,平衡双方合理权益,通州法院多次就回迁安置问题、供暖服务质量等,与村委会、园区(开发商)、供暖公司及业主代表进行沟通协调。为促使双方形成合理心理预期,充分发挥生效判决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判促调,通州法院结合该小区的生效判例,从服务合同法律规定、举证责任等方面进行法律释明。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沟通协调,各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就欠缴的供暖费分年度进行阶梯式减免,最高减免额度可达25%。二是深入社区,释法解纷。调解方案初步达成,为彻底消除业主心中不满,回应各方诉求,通州法院指派审判团队成员深入小区现场办公,开展实地调解和释法工作,打通温馨司法的最后一公里。在调解现场,张贴供暖纠纷的相关法律知识视频二维码,扫码即可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和维权知识。同时,记录好业主反映的供暖质量问题,向供暖公司通报并要求整改。针对业主咨询的其他有关继承、房屋买卖等法律问题,现场解答,提供送法服务。
三、惠民利企+案结事了:经多方协调和现场解纷,该批纠纷得以妥善化解,并取得良好实效。一是百姓得实惠,根据协商的供暖费减免方案,2014-2015年度的供暖费75折交纳,2015-2016年度的供暖费8折交纳,2016-2018年度的供暖费85折交纳,共计为业主减免费用高达150余万元。二是企业得保障,经过前期协调和现场办公,截至2019年11月15日,涉诉小区的供暖费实际收缴金额高达600余万元,部分年度缴费率近80%,企业的正常经营得以保障。三是类案得化解,经协商调解后,大部分被起诉业主交纳了供暖费,案件得以调解或撤诉结案。同时,依托此次化解工作,未被起诉的部分业主也主动交纳了供暖费,避免了后续纠纷成讼。四是社区得安定,截至11月,该小区业主未再就供暖问题投诉或信访,同时也避免了此批供暖纠纷成为小区其他矛盾爆发的引线,有效维护了社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