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法院

“云”上的救助 海淀法院远程发放司法救助金16万元

本站发表时间:[2020-02-24]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李婧怡

  2月20日,疫情防控期间,海淀法院的法庭里,一次特殊的司法救助工作正在进行。

  空荡的法庭中,视频一端是案件承办人、海淀法院综合审判庭负责人王志勇,另一端连着两起司法救助案件的申请人。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在特殊时期,申请国家司法救助金的困难群众,他们的生活也时刻牵动着海淀法院人的心。海淀法院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为2位申请人送去共计16万元的国家司法救助金。

  为“80后”老人送温暖

  视频首先连线的是80岁高龄的毛女士,2016年的一场车祸导致她股骨颈、足第5跖骨基底部等多处骨折。事故发生后,法院依法判决肇事者龚某赔偿人民币146534。39元。但在执行阶段,法院对龚某的财产进行调查后,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被执行人龚某现已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名单。

  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暂时无法缓解毛女士的燃眉之急。这场车祸使年迈体弱的她陷入生活不能自理的境地。除退休金外,毛女士和老伴儿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子女收入也非常有限,交通事故的后续治疗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此时,海淀法院告知毛女士可以选择申请国家司法救助。毛女士提出申请后,王志勇法官实地走访了老人居住地,依法对实际情况进行了审查。在确认毛女士符合国家司法救助申请条件后,准备在今年的司法救助专项资金到位后第一时间进行发放。

  救助金到账后,恰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需尽量减少外出和接触。考虑到老人的生活在防疫期间可能面临更多挑战,王志勇法官决定,这个钱不能拖!他效仿网上远程开庭,安排了一次线上司法救助。在视频中,他为毛女士宣读了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8万元的决定,并为她办理司法救助手续。

  视频中,病床上的毛女士表示:“法院特殊时期还想着照顾我们的情况,我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所有法官!”

  为“60后”伤者送信心

  接下来,王志勇法官的视频接通了远在河北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围场镇的李先生。

  今年60岁的李先生曾在北京市某群租房中居住。2011年7月,他发现新搬进来的合租邻居肖某行为反常,多次向房屋中介公司反映,但中介公司未进行处理。同年12月,肖某发病后用菜刀将李先生砍伤,导致李先生头面部及双手皮肤软组织切割伤,颅骨开放性骨折,左手示指近节指骨开放性骨折,左手示、中指伸肌腱断裂,右手示指伸肌腱部分断裂。经鉴定,邻居肖某确实患有精神分裂症,案发时处于疾病期。后李先生将肖某母子和中介公司诉至法院,法院判决中介公司赔偿李先生各项损失人民币82799元,肖某母子赔偿李先生86178元。

  判决生效后,法院经强制执行,依法扣划执行款50110。5元并发放给李先生。后来,李先生向海淀法院提出了国家司法救助申请。王志勇法官实地考察后,了解到李先生如今手部残疾、面部毁容,仍需后续治疗。因患有心脏病,他没有工作,无房无车。早年离异后的他如今借住在弟弟家。因身心遭受双重折磨,李先生时常流露出对生活和社会的失望,对司法救助工作也没抱什么期待。法官上门走访,让他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2月20日,当王志勇法官在镜头里宣读发放救助金8万元的决定时,李先生十分激动:“感谢法院、法官春节前到我们这走访,鼓励我,疫情期间也想办法给我们老百姓提供方便。凡是申请司法救助的人都有难处,但法院给我们办实事,和我们心贴心、心连心,让我感受到了国家的温暖!也希望你们在疫情期间注意安全,保重身体!”

  救助在“云”上,温暖在心上

  “特殊时期对于普通人来讲尚且不便,可想而知困难群众面临的难处,他们可能更需要经济上的支持。所以国家司法救助金到账后,我就想着怎样能第一时间办好。现在海淀法院开庭、调解等很多工作都在线上进行,司法救助也应该加入‘智慧战疫’当中,尽快让困难群众得到救助款。”王志勇说。

  连线完成后,海淀法院当天就根据此次办理的司法救助手续,通过银行汇款的方式为两位申请人发放了救助金,并通过邮寄方式送达救助决定书。

  “地”上走访“云”上宣,“网”上救助“心”上暖。就在全国上下为努力打好防疫攻坚战而奋斗之时,海淀法院也一如既往,以司法的温度,温暖着困难群众的心。隔离病毒,但隔不开司法的温暖。


[供稿单位:海淀法院]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