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二庭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全市法院“优秀党建项目”——“微知产N+”党建品牌持续发力,在第一时间组建成立了“党员先锋队”,激励引导全庭干警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并推进审判工作有序开展。
党员先锋队由党支部书记张晓津、党支部委员、党小组组长及其他党员共15人组成,明确法官为各团队第一责任人,对内严格要求,成立督查小分队加强检查,对外勇于担当,积极落实“双报到”机制,并充分运用“云法庭”等平台,让“数据”多跑路,让司法为民不减速,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高高飘扬。
“微知产N+”中的“微”,是指党支部充分利用互联网、局域网、H5微页面、微信群等技术平台开展党建活动,同时也寓意着见微知著、以小见大;“N+”表示多种丰富的形式,如“微党课直播间”“微课堂”“微读书会”等。
充分运用“微”平台,让“数据”多跑路,让当事人少碰面
“我宣布现在休庭,当事人阅读笔录无误后签字!”2月17日上午,审判第二庭党支部法官李斌、周丽婷的两件商标权撤销复审行政纠纷案件落下帷幕。此次庭审充分依托“北京云法庭”平台,使案件三方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完成了举证质证、陈述意见、签阅笔录等庭审活动。这对于商标行政案件来说,可谓是“首例”。
从复工开始,如何通过北京法院“云法庭”系统远程开庭便成为审判第二庭党支部面临的一大任务。起初,党员先锋队中三位法官按照院内安排组成“线上合议庭”,探索学习如何使用“云法庭”系统,在掌握了使用方法后,党支部利用“学习强国”平台的视频会议功能组织开展“微课堂”,第一时间请开庭法官分享交流“云法庭”使用体验。
截至2月25日,审判第二庭党支部“党员先锋队”已有 75 人次参与审理 27 件案件,其中有 2 件案件通过“云庭审”后当庭宣判,值得一提的是,队员周丽婷法官的承办的一件实用新型专利权无效行政案件亦通过“云庭审”当庭宣判。
此外,党员先锋队中有专人负责为每一个“云庭审”的案件建立“微档案”,汇总了案件的基本信息、是否是公告或涉外送达、各方代理人的联系信息和身份信息等情况,以便“云庭审”能顺利开展。
一些案件不满足线上开庭条件需要延期开庭,但是因为第三人是公告送达或涉外送达无法及时取得有效联系,对于这种情况,党支部统筹安排统一处理,党员先锋队队员赵明法官等冒着大雪帮助全庭有类似情况的案件逐一张贴延期公告。
除推动“云庭审”外,党员先锋队亦带动全体干警转变工作模式,充分运用各种“微”平台,让“数据”多跑路,让当事人少碰面,有效利用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当事人沟通,推动案件有序进展。
其中,党员先锋队队员宋晖法官利用这种方式,在一起标的额高达两千余万元的侵害发明专利权案件中,成功与双方当事人进行了有效的沟通联络,最终通过“云法庭”系统促成了调解。所有工作均在线上完成,既维护了当事人和干警的健康安全,又有效化解矛盾,保障案件处理的时效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合法权益和司法便利的统一。
对内严格要求,对外勇于担当
疫情期间,审判第二庭党支部第一时间制作了室疫情防控工作联系“微台账”,利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起从庭长到内勤联系人再到法官的联系机制。
党支部明确法官为团队第一责任人,及时跟进干警出入京时间、目的地、交通方式、密切接触人员等情况,如有任何情况出现,第一时间报告庭长。对于外地返京人员的健康情况,建立返京体温监测群,截至2月23日,党支部全部23名返京人员已完成14天居家观察,现在身体健康良好,均在隔离期满时被“欢送退群”。
复工后,审判第二庭党支部制定了一份三千六百余字的详细的疫情防控措施手册,强化责任意识和政治意识,明确规范了疫情防控的相关措施和工作要求。同时,党员先锋队成立了三个督查小分队,每天定时开展监督检查并随时提醒到院上班的干警注意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尽可能保障办公环境的健康安全。
对内严格要求,对外勇于担当。在党员先锋队的带动下,党支部干警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落实“双报到”机制,在坚守办案的同时,利用休息时间踊跃投身社区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工作中。
此外,审判第二庭党支部的入党积极分子张秋影还积极响应团市委和院机关团委号召,参加献血活动。
疫情期间,采血工作面临极大困难,首都医疗行业用血告急,为此,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倡议健康适龄的共青团员和志愿者积极捐献血液。21岁的张秋影平时打针都会害怕,却第一时间在院里报名,2月17日一大早就到房山区献血点捐献了200cc全血。这张薄薄的感谢状,承载的是她沉甸甸的爱心,书写的是口罩隔离下人与人之间不会隔断的温暖。
在这场特殊的战“疫”中,审判第二庭党支部进一步提升、固化党建引领,周密部署、严格要求,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全体干警在党员先锋队的带动下豁得出、冲得上、靠得住,冲锋在前、扎实工作、接收历练、经受考验,用实际行动努力做到抗击疫情和司法为民两不误,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