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改变了法院人的工作方式。除了“线”上办公、“云”上办案,他们有的主动下沉基层社区,风雨无阻,用“走出去”践行初心使命;有的值守岗位,既当“传令兵”,又当“服务员”,做好上下协调、沟通联络;还有的留守湖北,用“宅”对抗疫情,以自我“充电”追回流逝的时间。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即便大家身隔“千里”,依然通过各自的努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默默坚守,迎接春天的到来。
审判老兵的新坚守
张洁是北京二中院民五庭一位有着2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和30多年工龄的资深法官,她几十年如一日,认真细致办理每一起案件。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她积极响应号召,投身社区防控工作,同时继续开展审判工作,做到防疫、审判两不误,展现出了一位老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主动下沉社区。作为二中院下沉大兴区的唯一女同志,她风雨无阻,每天驱车数十公里前往疫情防控小区,与旧宫镇社区干部共同战“疫”。为小区居民测体温、排查车辆,为隔离人员送快递……这些看似细小、简单的工作,她做得一丝不苟。巾帼不让须眉,在防疫第一线的忙碌身影,成为疫情期间守护社区群众安康的亮丽风景线。
巧妙“云”调解。在积极防控的同时,张洁还不忘审判工作。在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中,经过多次电话耐心沟通,双方当事人同意进行调解,但劳动者考虑到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希望尽快签署、尽快履行。为此,张洁积极学习掌握云庭审技术,在线主持双方当事人当庭签署和履行调解协议,让劳动者吃了定心丸。
没事,有我呢
彤姐的名字叫刘彤,是二中院民五庭事业编书记员,担任内勤多年,是庭内有口皆碑的多面手、大管家。在庭内流传着一句玩笑话:铁打的彤姐,流水的内勤。她已经在内勤岗位上坚守许多年了。
万能的彤姐。内勤工作细致繁杂,又不可或缺。疫情期间,更是如此。报表、统计、上传下达,接听电话、报结案、公开文书,彤姐既是“传令兵”,又是“服务员”,在很多同事还在居家办公时,她早已经主动请缨,冲到最前线。只要彤姐在岗,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任何需要的时候她都在,任何想要的她都有,因而她有个“万能彤姐”的称号,有时候大家会怀疑她是不是有个哆啦A梦的口袋!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多年的磨砺,在挑战中积累,在历练中成长,个中艰辛应该只有她自己知道吧。面对繁杂的工作和突如其来的任务,性格开朗的彤姐总是哈哈一笑,说“没事,有我呢”!
善于补位,勤于思索。彤姐不仅把内勤工作处理的井井有条,她还善于补位,勤于总结。张洁法官准备开云庭,书记员暂时无法到庭,彤姐主动承担,第一时间学习云庭审操作流程,与技术室沟通,协助张洁法官顺利开庭调解,庭后又马上撰写心得体会,将操作教程中未提及的注意细节及时分享给大家。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彤姐用她独有的“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韧劲,踏踏实实地践行着党员的承诺。这份担当,饱含着她对法院工作的热爱。
千里之外的“作业”
王琳琳是民五庭的青年干警,入职不满两年的她,刚转正就被评为“优秀法官助理”。她参与防疫工作的方式有点特殊,就是“宅”。家在湖北荆州的她,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居家隔离,暂时不能返岗。她一方面严格遵守中央和湖北有关疫情防控政策,最大可能地做好自身和家人的防护;另一方面,不忘学习,不断充电,并积极撰写普法文章。“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只不过假期有点长”,她说。虽然放了“寒假”,但是她的日程已经被安排地满满当当。白天要上网课:上午是助理在线学习平台课程,下午是京法网上课堂和我院“e课堂”课程;晚上的时间自然留给了“寒假作业”。她主动在家撰写裁判文书初稿,及时完成了普法书籍稿件的撰写,马不停蹄,笔耕不辍!大家时刻牵挂着她的健康,她也不忘庭里的工作,表示等平安返岗后,必将以百倍的努力工作。